由於科技的高度發展,人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比起繁衍,人類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於治癒疾病與延長壽命。與此同時,胎兒的體外培育技術也已成熟,生育不再具有危險,男女兩性的體質差異所造成的在社會分工中的影響趨於消失。
在向內跟向外兩個方向上的探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類社會進入繁榮期。
但繁榮之中,隱含著新的危機。
蕭子聲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他兩居室的居所,這對一個正常人類來說是很普通甚至有些簡陋的物質條件。但對於一個複製人,已經算是優待了。
是的,二號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蕭子聲,是一個複製人。
在進行基因破譯工程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僅僅在白鼠、兔子,大猩猩身上做實驗,已經遠遠難以滿足需求,而志願者又是有限的。於是人類開始考慮,培育不具有自主意識的複製人來作為實驗對象。
當時的克隆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人類正在嘗試基因後天編輯技術的可行性。在開始階段,人類的確只培育了一批不具有自主意識的複製人,他們先天具有令當前人類以傳統醫療手段難以治癒的疾病的易發基因,在封閉的空間內培育直至病發後,再進行後天的基因編輯。在實驗的初期,出現了許多意外狀況,證明了基因的多變性,以及在當前的人類的認知中,基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控的。
經過漫長的實驗,無數複製人的犧牲,基因破譯工程取得了顯著進展,人類的疾病幾乎可以完全通過靶向編輯來治癒。
人類的衰老速度大大減緩,壽命也有效延長,人均壽命達到三百歲。
後來,一些科研工作者又開始考慮,即便能夠延長壽命,但一個人的生命總會有盡頭,而每一個科學家的逝去對於社會發展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能不能有目的地將這些科學家克隆出來,繼續為社會做貢獻呢?
在有效推動科技全面發展的誘惑下,這一項提議也通過了討論,投入實施。
蕭子聲就是一位在腦科學跟電子工程領域都頗有建樹的科學家的克隆體,幸運的是,他是在這位科學家剛過兩百歲時被克隆的,十五歲後就直接跟在這位科學家身邊學習跟工作,時間將近有七十年。
在科學家故去後,蕭子聲接手了他的一切工作,不包括職位待遇,他只是從臨時研究員成為了正式研究員,而分配給他的這套兩居室,也是研究所人員中最低水平的住房。
但即便是這樣的條件,也是他幾十年兢兢業業從未出過任何差錯才得來的。從那之後,無論他做出了什麼樣的成果,也沒有再得到過表彰與優待。
如果說跟剛成為正式研究員時有什麼不同的話,大概就是,由於一貫的溫馴,到五十年後的現在,他基本上不再受到像其他複製人那樣的監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