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這個字不好,只是和祭祀用的玉器對比起來,就落了下乘。
詩怡忍不住問立春,為何大皇子不受待見?
在中宮無所出、大家都是庶子的情況下,庶長子的身份應該很吃香才對啊。
立春的榮辱皆繫於詩怡,自然是忠心耿耿,有問必答。
原來皇長子的生母,當年只是侍奉花草的宮女。天佑帝酒後幸了她,醒來後又覺得她不夠漂亮,隨便給點賞賜就打發了,連個位分都沒封。
當時天佑帝已經有了三位公主,後宮嬪妃都莽著勁,想生下皇長子,沒料到被這個宮女搶了先。
而大皇子的運氣很不好,他出生那年,正好趕上地龍翻身,也就是地震了。
這只是一種地殼運動,卻讓迷信的古人覺得他不太吉利,又因為他生母出身卑微,導致天佑帝對他的印象很不好,只隨便取了個名。
也許是有類似的「不詳」經歷,詩怡非常同情大皇子。
她遇到的是人禍,大皇子是天災,大家都攤上了倒楣事。
再往下看,四皇子顧琳、五皇子顧瓊、六皇子顧珦(xiang)、七皇子顧珝、八皇子顧璥(jǐng)。
這裡面的名字基本都是美玉的意思,只是不帶有祭祀那麼濃的政治色彩,比「琚」稍微好一點。
接著就到了詩怡的雙胞胎哥哥,九皇子顧玗(yu)。
嗯……這個名字,難怪趙柔當初被降位成才人,後宮都不想和她往來。
「玗」雖然也是王字旁,但它不是玉,只是「石之似玉者」。
說好聽點,是接近玉的石頭,若要刻薄些,可類比魚目和珍珠。
大皇子頂多是敷衍的玉,九皇子已經被開除出玉的行類了。
詩怡對這個雙胞胎哥哥的心情很複雜,在原主有限的記憶里,她非常羨慕哥哥,想和哥哥一起玩,哥哥卻叫她災星,讓她滾,罵各種難聽的話。
詩怡知道,九皇子也只是個孩子,他不懂那麼多道理,都是趙柔沒教好。
但是原主被凍死了,他身為既得利益者,總不可能置身事外。
找他報仇倒不至於,就此甘休又心有不甘,卡在這不上不下的程度就很難受。
詩怡略過他,再往下看,只剩還未滿周歲的十皇子顧鍈。
這個名字是最特殊的,它不是玉,也不是石頭,它代表玉的光彩。
十皇子的生母也很特殊,她是西域進貢的美人。
注意,不是和親,是進貢。
因此,她雖然憑美貌頗得天佑帝喜愛,不過生下的兒子帶有混血長相,就不怎麼受重視了。
怎麼說呢,鄴朝「非我族類」的觀念還是挺深刻的。天佑帝給他取名為「鍈」,這個字單看是好的,但混在皇子堆里,就帶有隱形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