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朝是華夏正統,陛下是照拂保佑我們的天下共主,我們願意稱臣納貢,世世代代效忠您!
這些小國歷來是見風倒的牆頭草,不用太在意。顧朗將回信安排給顧琴和顧鍈來寫,再讓禮部人員謄抄一遍, 這樣就算是很給面子了。
至於回紇……顧蕪顧瓊都連推幾座防禦塔了, 國王還在做「和親」的美夢,想讓顧蕪下嫁給她,兩國永結秦晉之好呢。
聽說最初的人選還是詩怡——被大臣們拼命勸下, 他才改變了主意。
詩怡:……
怎麼說呢, 感覺好像被逗笑了。
顧朗都懶得回信, 只讓顧蕪親去都城和他面談,講講鄴朝的理。
火炮打爛了他們的城牆, 火藥充作「天雷」降下神威後,回紇國王被嚇得癱倒在王位上,認清現實後變得非常通情達理。
雖然他還是沒有放棄「和親」的想法,但這件事的本質已經發生了改變:
就他這些兒子孫子,凡是公主看中的,請隨意挑選吧!多帶走幾個也沒關係!(bushi
詩怡這回是真的無語了,血緣和宗法真是通行的社會規則。
捷報頻頻傳來,消息一個比一個好,朝中大臣無論心裡怎麼想,面上總是歡欣鼓舞的。
就算他們心中很微妙,又能怎樣?華興軍的軍費又不仰賴戶部,所有權也不歸兵部,就連打下的領土都不歸鄴朝管——這是昭華公主的封地,他們既派不了監軍,也派不了行政官,何況還有皇帝站在公主那邊。
不過他們很快又冷靜下來,草原那點地方,又種不出什麼糧食,也難以長期維持統治,昭華公主就算把它打下來了,又有什麼用?
那只是和豐州一樣,榨不出油水,還要花錢去養著的賠本買賣。
他們最該關心的不是草原,是那支恐怖的華興軍!
唔,倘若按照傳統農耕文明的思維來看,他們想的也沒錯。
詩怡也確實不打算吞下整個回紇,難以管理是受限於通信水準而客觀存在的問題,但是不要緊,老祖宗留下了很多模範作業。
什麼三家分晉、推恩分封……權力的分割與制衡這套,詩怡玩得可熟練了。
光是這樣還不夠,詩怡從不做賠本買賣。
開玩笑,知道華興軍開撥一次的軍費有多貴嗎,那點戰馬遠遠不夠抵的,這筆錢在草原上賺回來!
農耕不行,就搞畜牧唄,沈茝帶去了全套的牲畜餵養指南,讓他們的放牧方式由隨處遷移轉為定點圈養。
這是很重要的轉變,中原有句話叫「倉稟實而知禮節」,這其中固然有道德素質提高的緣故,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人類擁有資產後,就會產生畏懼失去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