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呀——聽說有的城裡人到了鄉下,身上就愛起紅印子,我爸說是過敏,大嫂雖然在七隊長大,可現在已經是城裡人了,也就跟城裡人一樣愛起紅印子了。」
萬紅英和陳建軍第二天回門去了八隊,之後倆人就沒再回來,這件事兒終究沒有機會再對證,也就不了了之了。
倒是魯盼兒在楊瑾面前十分肯定,「萬紅英不是宋春妮的對手,所以才沒有再回來鬧的。」
楊瑾猶有不信,「宋老師多文靜的人呀,怎麼萬紅英倒怕她呢。」他也曾教過春妮,記得她因為生病缺課很多,不過當時的小姑娘一向特別安靜,安靜到了幾乎讓人忽視的程度,無論她是否來上課,都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就是當老師的,也難免忽視了。
「那是你不知道,春妮心裡有數著呢,別人要是不惹她,她再不會惹人,但是想欺負她,一定沒好結果——我記得大龍二龍都吃過她的虧。」魯盼兒一笑,「選她當民辦教師的時候,許多人都擔心,我卻知道她能行——果然,她把那些皮孩子管得老老實實聽話著呢。」
第137章 功勞最大
夏日裡農家的日子最為悠閒, 魯盼兒在家養胎;楊瑾照顧妻子,又抽空去襄平縣裡見了師兄、小郭, 回家時再帶些吃食。
這個假期里,豐收豐美也與先前不同了,學校留了暑假作業,每科一個本子,上面印著日期,他們每天都要按日子寫好。姐姐和姐夫還會額外給他們布置一些功課。
唯有兩歲的梓恆不用學習,每天跟著生產隊裡的小朋友們一起玩。
七、八月里大家議論最多的又是高考。
今年是全國第二次高考,關於考試時間、地點、報名方法等種種問題很早就在報紙上刊登出來, 大家也不像第一次那樣懵懵懂懂,更多的人重視起來, 提前很久就開始複習,也在更多的期盼中參加了考試。
考試結束一個月之後, 錄取通知書陸續到來,公社裡又有三個知青考上了大學,再一個就是陳建黨。
與知青不一樣,陳建黨可是真正的農家子弟, 也是紅旗九隊, 不, 整個紅旗公社中第一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考上大學的。
陳嬸兒家出大學生了!
陳建軍和萬紅英那點子不要臉的破事早被大家扔到了腦後, 社員們見了陳嬸兒滿滿的都是羨慕。
陳嬸兒一掃先前的鬱悶, 也不再躲在家中,挑了兩隻最肥的母雞捆了翅膀, 帶著建國、春妮和建黨去了楊瑾和魯盼兒家裡,「要是沒有你們兩位老師,建黨怎麼能考上省城的師範大學呢?這兩隻雞給魯老師坐月子煮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