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優秀,可以選擇的路太多太多,沒必要挑一條前程未卜,布滿荊棘的路。
「姑姑,我去看過心理醫生。」聶遙本來不想說,但這是最好說服聶明珠的理由。
「什麼?」
「醫生說我可能有一點抑鬱和輕微社恐,不過不嚴重,姑姑不用擔心。我只是想換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我想嘗試生活在聚光燈下,看看自己的心境是否有所不同。」
曾經就有個小丫頭說過,聶遙哥哥,你這麼優秀,這麼好看,就應該站在電視裡讓更多的人看到,成為更多的人學習的榜樣,哦,就是他們說的偶像。
「三年,這是我為自己爭取到的時間,之後,我會回來繼續讀大學,娛樂圈適合我,我就繼續往下走,不適合,我還有機會嘗試其他的路。姑姑,我應該沒有告訴過你,我小提琴拉得很好,樂感也不錯,進修一下,應該會更不錯。」
他把六年的學業壓縮到三年完成,為的就是做這件事。
「遙兒。」聶明珠聽完十分自責,「姑姑對不起你,把你帶來香港卻沒有好好照顧你,害你……」
「姑姑。」聶遙打斷她的話,「你對我夠好了,我發自內心的感激你,真的。」
沒有聶明珠,他的人生會比現在糟糕一百倍。
「那你也應該去考伯克利或者茱莉亞,而不是去當最辛苦的練習生,明星這條路看似風光,背後更多的不為人知的辛酸。」
「不一樣的姑姑,我不是想當音樂家,我只想要一個舞台,一個有聚光燈的舞台,而我不夠全面,也沒有舞台經驗,想到專業的培訓公司打磨,這樣我才有機會釋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至於辛酸,哪個人活著不是負重前行呢?合同的話,就麻煩姑姑找公司專業的律師幫我過下目,我只想參加培訓,之後也不想有任何的束縛,所以可能得自費,以後賺了錢才能還給你。」
聶明珠還能說什麼?其實聶遙什麼都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要什麼,在做什麼,應該怎麼調節自己的情緒,應該怎麼走未來的路。
最終,聶明珠妥協,通過自己的娛樂公司將聶遙以委培生的身份送去韓國最好的造星公司參加練習生培訓。
這一去就是三年,封閉式學習的三年,從未回來過。
千禧年過後,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日新月異,明星與粉絲之間的距離好像只隔著一根網線。
聶明珠定時給聶遙更新電子設備,他們保持每周視頻一次的頻率,寒暑假的空檔偶爾會帶著孩子去韓國,但一次也沒見過他。
這是聶明珠三年來第一次見真人,能不著急嗎?
忽然,通道人頭涌動,抵達的人魚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