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小说网 > > 再见,李秀玲 > 【再见,李秀玲】(7)kanqita.com.C0M

【再见,李秀玲】(7)kanqita.com.C0M(1 / 2)

第七章2020年1月13日婆婆最近心情看上去不错,尽管她知道债务的事,也分担着来自家庭大部分的劳动负担。

但人总得从生活中自己寻找那些正能量的事,来调剂自己的心态,哪怕再微不足道。

一个乐观的人,才能勇挑重担,尤其是女人。

李秀玲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她出身农村,三十年前经亲戚介绍,认识了李秀玲末曾谋面的公公——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城市户口。

那个年代,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城里人有粮本,每月的工资里有钱还有粮票,偶尔也有布票或者其它什么票。

粗粮和细粮都规定好了供应量,其它生活用品也能得到保障。

虽然不多,但那是实打实着的国家发放。

而农村人,就是靠天吃饭,无数人一辈子守着的,只有旱涝凭天的土地,还是有限的面积,还得交公粮。

中国人,尤其是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对没有粮食简直就是恐惧到了骨子里。

这种恐惧影响了至少两代人,对于粮食的态度。

更不要说城市里有楼房,有自来水,有抽水马桶和各种让农村人羡慕并弄不懂用途的公共设施。

环境的差异使得人的素质也截然不同。

尽管十年浩劫摧毁了城市一代人的素质和文明,但大环境在那摆着呢,而且底子也没烂彻底。

改革开放初期,涌入城市的农民工闹了很多无知的笑话,根本原因正是因此。

因此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村,还是以闺女能嫁给城里人为最大的吹嘘资本。

当然,直到现在,也少有城市人嫁去农村的例子。

那些拆迁户娶媳妇自然不在此列,他们的户口也是城市的了。

因此城里生活的优越性,是在国民心中根深蒂固的。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就是幸福。

李秀玲的婆婆当年就是幸福的一份子。

然而好事多磨,婚是结了,户口却落不上。

本来按照国家规定,她嫁过来,就应该落入城市户口,但到了派出所、街道以及别的什么需要盖章的单位,就出现了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通常来说,「找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直到今天,在东北地区想办任何正规的,或是亟待解决的事,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也是「不行就找找人吧」。

找的人,自然是有实权的,或者能帮忙说得上话的人。

你在办公室里和这些人说什么,他们总是一副根本听不进去的神情。

而当你「找了人」,往往解决问题的,也就是他们的一两句话而已。

做手术要找人,经商要找人,孩子安排工作要找人,落户口也是。

当然,人不能白找,凭什么别人都办不了,心里都没底,就你能?就你心里有底?送礼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九十年代之前大多是紧俏物资,或者高档礼品,九十年代后,就逐渐变成了金银物品,或者干脆就是钞票。

人情关系,像一张扭曲的网,牢牢的缚住了这块土地的发展速度,以及普通大众的思维方式。

以至于在这里,照章办事会被别人看作傻子,「找人」反而成了办一切事的必要途径。

民众间互相吹嘘攀比的,往往就是谁家有个什么亲戚有实权,谁认识的某个大人物很「好使」。

「好使」,本来是用于对某件工具或者物品的赞誉,却在这里用于人的身上。

当然,那些被称赞「好使」的人,恐怕也从没有思考过,自己是如何和一件工具划上等号的。

他们也没时间思考这些,都在忙着收钱,办事,以及想尽办法如何从自己能伸得上手的角度搜刮一点好处出来。

因此,经过长期、大量的接触,其他地区的人总结出来一句至今仍然非常适用的话,投资不过山海关。

这就是事实,无论官面上吹的怎么天花乱坠。

李秀玲婆婆的户口问题,最后就卡在了「找人」这个问题上,因为没人可找。

李秀玲的公公也就是个普通工人,认识的最大领导是厂长,还是他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他。

她婆婆更不用说,贫农。

因此最终她也没能成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城里人,倒是她家所在的村子,以最快速度没收了属于她的那块地,理由很充分,一直都是这么办的。

我们无从得知,那个只有一个闺女嫁给了城里人的村子,一直都是怎么办的。

但俩人毕竟还是结了婚,开始了一种只有一半的城市生活。

后来有了李秀玲的丈夫,再后来,公公出了意外,李秀玲的丈夫初中还差两个月毕业,就进厂接班当了工人。

再后来,丈夫也出了意外,还是那个厂,还是那个车间。

那个年代人们大多结婚早,李秀玲的婆婆二十岁就当了妈,如今还不到五十岁。

年轻时在农村的长期劳动,使得这个女人一直保持着匀称的体型,直到近几年,因为生产过以及年龄的增长,腰上才多少出现了一点赘肉。

这并不影响她的形象,尽管她肤色天生略黑,尽管她被生活摧残的,头上已经出现了星星白发。

当年她是村里公认长得最漂亮的闺女,如今也无愧于风韵犹存四个字。

婆婆最近偶尔会提到一个「老赵大哥」。

之前她也提到过,只是李秀玲没怎么注意。

婆婆早晨做饭,送孩子去托儿所,然后去买菜,早晨的菜市场,性价比挺高,而且商贩们刚出摊,没经过一整天的风吹日晒和讨价还价,心情也比较好,很多事好商量。

从菜市场回来的路上有个小公园,那里是她主要的社交地点。

很多老年人会在那里遛弯、锻炼,或者就是凑在一起侃大山。

婆婆不太和人交流,大多数时候只是旁听。

她的年龄其实和那些退了休的人差距不小,只是混的时间长了,倒也没人在意这个中年人的加入。

老赵大哥就是在这里认识的婆婆,起因是婆婆的菜筐某天不小心被人从花坛边碰倒了,他正好赶上,就热心的帮忙收拾了一下。

老赵大哥刚从政府某小机关退休不久,据说丧偶数年,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从前上班时还不觉得怎么,一退休,整个人就变得空落落的。

又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因此每天只是去公园活动活动筋骨。

他在机关混迹一辈子,人长得高大,一头花白的头发每天梳得整整齐齐,穿一身中山装,说起话来也是有理有据,中气十足。

婆婆具体和他怎么相处的,李秀玲并不十分清楚,婆婆也从没仔细提起过,只是偶尔闲聊时会提及这个人。

最近她提及的稍微多了些,李秀玲才开始注意到这个情况。

李秀玲并不是个迂腐的人,婆婆熬了这么多年,真要是有个喜欢的人,末必不是一个好归宿。

只是话没有挑明,她也不好对婆婆直说什么。

李秀玲观察过,婆婆提起老赵大哥,眉眼间多少带着点笑意。

按婆婆说的情况,老赵大哥这样的人,在中老年人里面,算得上是个黄金单身汉。

无牵无挂,又有良好的社会保障,退休金也不低,家境不算十分殷实,起码也够得上小康水平。

最新小说: 你仔细听 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 锦鲤的美食恋爱日常 仙尊他一心成为反派 有朝一日 讲不听 虚镜 锈吻 和小掌门一起看世界 男团选秀,吃瓜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