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帝撂挑子撂得快, 剛回京就冊封於數為太子, 個月後選了個欽天監的測算的最近的吉日, 正式退位讓賢, 收拾收拾就去了避暑山莊,還帶走了大半個太醫院。
接手這幾近腐朽的江山後,於數跟高同立刻開始著治理。先是吏治,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 一點小瑕疵就算了,但關鍵崗位上的官員卻必須是有能力的人。
提拔一批能吏之後, 就是戶部、工部的那些帳目。
於數作為陛下率先帶頭,勤儉節約縮短宮裡的開支, 用內為民生大計做貼補。所以兩個油水頗豐的部門的人也別想著將國都據為己有,該吐的錢還是得吐, 該做好的工程也不能拿豆腐渣來抵數。
新官上任把火,新帝上任的這把火也在靜靜地燃燒,將朝堂上下完全翻了個新。
並不是沒有大臣倚老賣老,上書譴責於數的做法, 觸及自身利益的時候, 世家大族總是會想辦法擰成一股繩,連皇權都敢挑戰。
可很不幸, 於數這個皇帝並不像榮升為太上皇的虞帝那麼好說話,也並不怕這些大臣的聯名。
不想幹了?可以啊,那你就告老還鄉吧,能代替的人多得是。
挑動無知百姓起義?不好意思, 於數是個握兵權的皇帝,而且行兵迅速,沒等打起來就已經將鬧事之人都鎮壓下去,還專門派幾名能吏對這些消息閉塞受人蒙蔽的百姓進行政策宣傳教育。
直到他們能把陛下新政的內容都背下來,才放他們離開。
至於背後煽動百姓的世族也要跟著倒霉,哪個世家田產下的佃戶鬧事,就說明身為地主的他們並未盡到宣傳的責任,也要跟著罰抄,還要賠錢。
陛下出動一次軍隊也要消耗糧草錢的,幫你們這些世家平亂,自然也要收一定的「保護費」。
正所謂文人造反,三年不成,碰上這麼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陛下,世家大族們在吃了幾次癟後也漸漸學乖了。
虞國上下煥然一新,在於數上任的一年多來,各地的糧倉都囤下了不少糧,百姓的生活也比從前富足許多,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與此同時,落日關的新守將徐丙向朝遞了一份奏摺,上面細數這一年裡,北疆王是如何違制招兵、私自打造兵器、裡通外敵的證據,朝野上下無不震驚!
開弓沒有回頭箭,蕭仲梓到底還是反了。
原本蕭家就有不臣之心,囤兵和通敵也是事實,只是蕭仲梓本打算再積累幾年,等蕭家在北邊的根基更加牢固再以討伐昏君為名推翻周氏天下。
誰能想到改朝換代來得如此之快,當初高同的挑釁竟成了真——於數頒下聖旨,讓北疆王裁兵三千,自遷至惡狼口以北五百里,看在蕭家幾代人戍邊有功,可以既往不咎。
聖旨下發,武百官和老百姓們都覺得新任皇帝真是太善良了,還給亂臣賊子一個改過自新的會。老百姓們好不容易日子好過了些,對於北疆王這種吃飽了撐得慌的逆賊沒有半點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