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冉好像是吳家村的福星,村裡的人一見他就覺得親切,可礙於身份,也沒有人敢真的圍上去,只是矜持地站在人堆里跟他問好。
童冉不是多話的人,簡單一番安排後,他便帶著那隊青壯勞力走了。
童冉帶著他們熟練地穿梭于田地間,最後來到一處田地邊緣地勢較高的地方。
這裡背風向陽,不遠處有一口井,從坡道往右下來,再順著路一直走便是吳家村的腹地。童冉今天一早便出來,帶著嚴十四找了很久,才找到了這片地方。
吳富強等人也覺得這裡是一塊好地,風水好,離水源近,回村也算方便。
如果不是因為地勢較高耕種起來不方便,想必早就被開墾了。
有人問童冉要做什麼,他回做肥料。
這些漢子們日日在地里忙活,很清楚肥料是什麼,只是他們都是直接擔了人畜糞便灑在地里,從沒有聽說還要自己做的。
他們每人手裡都帶了工具,是童冉讓村長囑咐他們帶上的。
這些漢子們一看各人手中的傢伙便知,這是要挖坑道,可是挖坑道與肥料又有何關係?
童冉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走了幾步,開始劃線。
其他人不知道他的打算,只能幹瞪著眼,等他都畫好了才看出了,這是一個寬約十五厘米的井字。
吳村長跟童冉交流最多,這時候首先問起。
童冉終於不再像之前那樣賣關子,坦然道:「我想挖個深寬都約十五厘米的井字形溝道。」
「這溝道能做肥料?」吳富強問。
「確切的說是在溝道上面堆肥,就是讓肥料發酵,使其營養更加豐富且更容易被吸收。」童冉道,「這堆肥不僅效力好,還能長久保存,這次用不完可放到下次。」
「用了這堆肥,咱們的莊稼就不會像現在這般蔫蔫兒的了?」其中一個青壯年問道。
「是。」童冉道,「你們的大麥大約還有二三十天進入拔節期,拔節期是麥子長高的關鍵時候,這之前必然要追肥,從現在開始堆肥還不算晚。」
二十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誰都沒聽說過肥料也能發酵這一說,但童冉來後,他們村裡的好事接二連三,哪一件是他們敢想敢說的?
也許他口中的堆肥真的能救他們的莊稼也不一定,要是今年能有個小豐收,家裡日子也能好過許多。
吳富強率先道:「田畯,咱也聽不懂什麼堆肥啊發酵的,您告訴我們要怎麼做,我們都聽您的!」
「對對對,您說,我們都聽您的。」其他人也附和。
這些都是村里最踏實肯乾的青壯年,他們按照童冉的指揮,將這一片地平整夯實,又在中間挖了一條井字形的溝。
下午的時候,童冉叫人傳話回去,從村裡帶來許多堅硬的大麥秸稈。他指揮人將這些秸稈鋪在井字形溝道的上面,之後把肥堆在上面,下頭的坑道便可以作為通氣管道使用,疏散肥料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