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堂里,不教经义,只挑选专人,来教导专业的事,目地是为了培养底层做事的小吏,那些工作高门子弟不屑于做,寻常儒生要出头又需要靠举孝廉,经营自己的名声。曹操务实的作风,是直接从底层抓起,缺少管理户籍的小吏,那就召集儒生培养户籍相关的知识,缺少管理农耕的小吏,那就集中培养农耕方面的知识,不需要学习经义,不需要学习做赋,如此教导之下,倒是能够以速成班教导出一批底层做事的人,到时候再将那些人安排到他任命的官员属下做事,或由各郡守、县令指挥,倒是能令他的政令畅通无阻地实行下去。
该培养的进行了以后,考核也将提上了日程,学成以后之人不再需要经营自己的名声,或找德高望重的人来举荐,考核成绩通过,就可得到出仕的机会,虽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官,亦在朝堂之上引起不满的声音。
荀攸已经劝过曹操一回,自不会再劝曹操第二回,他在心里衡量得失,知这样的政令不会影响曹操根基,反而会加重这位主公对各地的控制权,自然也就悄悄闭上了嘴巴。
能劝住曹操的谋士们都赞同,劝不住他的掾属们有自知之明,能到司空府上做事,谁还不想通过曹操往上爬了?自然不会反对曹操的决定,至于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将自己的乡人、亲戚通过举孝廉的形式安排到那些小官吏岗位上,曹操才不会给他们经营自己人脉的机会。
大军在手,朝政说一不二,力排众议之下,那些反对的声音根本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浪。
不满之人寻找到董承,请求手握皇宫禁军的董承出言阻止曹操,董承无能为力道:陛下无人可用,朝中大臣多为司空任命,我一个刚当上国舅的武官自己还自身难保呢,恐怕不能在这样的小事上去招惹司空不满。
是的,在董承看来底层小吏的选材培养考核根本就不算大事,出身高门的他自然看不上那些负责官吏小村庄农事、治安、人丁的小吏。在他看来,那是出身卑微的寒门,或是落魄人家的子弟才会去做的事,哪一个大家族出身的子弟举孝廉不是直接有官职来做?最差也是个县令府上的师爷,像那些管理几亩田农桑,登记人口的杂物活,他们还不屑去做。
若是曹司空有更大的心思,想要将高一些的官职都通过这样的形势来分给寒门呢?如此岂不是让更多的官吏成了他曹操的爪牙,以后陛下身边还能有为他分忧的汉臣吗?
得人这样一说,董承犹豫了下,召集来了自己党羽,示意他们举荐一些人去试探曹操之心。
这些人用的还是老办法举孝廉,通过名声、品德、关系,将属于他们的人脉举荐给曹操。董承有试探之意,曹操却是照单全收。
笑话,白送的菜还不吃进嘴里?他缺人已经缺到如饥似渴,看到一颗菜就像往自己菜园子里塞的地步了,他们敢举荐,他就敢用,有能力的就放到位置上用着,没能力的名正言顺撸下去让他滚蛋,看他还要不要脸!
曹操放话道:无论你们举荐给我谁,我都乐意提拔,只要那个人有真才实学,大家生活都艰难着,新朝才刚建立,谁若是没能力还想来混个官职,借用职权来实行懒政、庸政、贪政,重现前朝那种德不配位的乱象,我第一个不饶!
此言一出,满朝叫好之声,深受前朝苦痛的帝王刘协亦支持曹操这样的做法,董承也道:无才之人,采用错政,不堪为官,可称德不配位。
如此,经过考核上位的小吏们受到司空府调用,拥有了广大群众基础的曹操一旦推行某个政令,其下属们就会以高效率的运转方式,自上而下地将每一个政令推广到各郡县、城乡。
曹昂亲自跑回来一趟,自然不仅仅是为了当吕布的信使,他先是回到军中交接职务,这才回到家中,因曹操没有从帝王诏令下招给曹昂封官,他在军中的官职目前还是夏侯惇封的,属于将军从属,事物也不多,此番一来一回,主要还是交付后勤粮线补给之类的。
按理说任职于将军从属的将领若要见三公之一,是需要通报的,好在那是曹操的儿子,曹昂来到司空府时,新任免的掾属不认识他,总有其他人将他迎接进内,告知曹操的情况,迎他去见自己父亲。
掾属们那少年长相酷似曹操,身高八尺,器宇轩昂,大多面露惊叹之色,直夸虎父无犬子,司空之子亦是人中龙凤,姿貌非凡,不知可有婚配?
如此种种,曹操听了一耳朵,见曹昂这个子蹿得,还挺自豪。
父子两人关起门来说话,其余人等自发退下,曹操感慨道:不过一年没见,阿昂怎么蹿那么高了,这个子长得,要不是脸还是那张脸,我都快认不出你了。
且看曹昂胳膊上的肌肉,精瘦的腰身上带着曹操给他配的双剑,身后是一杆、枪,站在那里如同玉松,一举一动都有着军中将领的干练与沉稳。
曹昂笑道:是惇叔教我长高之法,去往惇叔军中历练,顿顿食肉,又练锻体之法,晒太阳,撑身长,可不得长高么!
夏侯惇找了两个人,每天都给曹昂拔身高,一人拉他上身,一人拉他脚,这土法子闷不靠谱,他还信以为真,也亏得曹昂当真长那么高,反倒让夏侯惇挺得意。
阿昂十五了,曹操恍然回过神来,发现这孩子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自由生长成了这样优秀的样子,夏侯惇说要带曹昂去军中历练的时候曹操也是赞同的,时光过得那么多,一眨眼孩子就长大了,而他也错过了他最关键的成长期。
曹昂将此次前来的目地说给曹操听:惇叔说,要打徐州光粮草够还不够,若要速战速决,必须得有足够的探子深入徐州地界,打探清楚地形,若是能有熟悉徐州地形的人随军就更好了,他让我来问问您,不知父亲属下可有徐州来的文人?
夏侯惇这是变相在问曹操讨要军师!
曹操想了想,发现能够想到对徐州最为了解的人竟是曹宏,目前投靠他的人之中鲜少有徐州人士,倒是探子军中训练有不少斥候,可派出去打探地形。
于是他召集谋士们,询问众人对徐州的了解,众人纷纷进言,倒还真让他从属下文官中找到了徐州当地人。
那人名为诸葛玄,原是袁术的下属,官至豫章太守,曹操听说属下竟有琅琊诸葛氏子弟,惊讶极了,忙命人将其叫来。
诸葛玄告诉曹操:下臣有一兄长,名为珪,原为泰山郡丞,因泰山郡为徐州牧所占,现在被招回了徐州。
诸葛玄观天下大势,断定曹操吞没徐州之势乃大势所趋,曹操的治下已经成为了新的朝堂中枢,比起其余诸侯,占据了正统的地位,陶谦占据泰山郡名不正言不顺,而徐州内部各家族倾轧,即便抵抗一时,也无法招架曹操的军队。
在诸葛玄看来,最佳保全家族的方法,自然是迁族人南下,去往江河另一边的荆州,远离纷争之地,可到底家中老人尚在,兄长与他都有职务在身,无法抽身,既然如此,不如先投效了曹操,待徐州战火兴起,可因投对了阵营而保全家族。
琅琊诸葛是腐书网,与大部分的豪门不同之处在于,其钻研学问而无害,陶谦不防备他们,曹操以后也会如此,这年头,搞学问的人最受人敬重,他的兄长诸葛珪恰恰是善于精研学问的人,以曹操的惜才,定不会为难他。
比较令人反感的是,陶谦在徐州境内,采用的是强迫人做官的手段,徐州当地的名士们或被威胁,或被胁迫着去为陶谦做事,当地富豪亦是如此,为了让糜家出财帮他,陶谦就强行命令糜竺成为他的属官。
有了诸葛玄告知曹操此事,倒是让他对徐州境内的文武官体系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攻其软肋,事半功倍的拿下虎视眈眈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