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李氏幫著操持,小兒子也結婚了。周家就剩下周小蘭還沒結婚,算是大事完畢。閨女懷孕,只能老媽出手,婆家也別指望什麼了,就那條件能給啥?
黃雲傑回來參加了婚禮,看到男方一家也是皺眉,妹妹跟這樣一家人有得罪受!可是現在說啥都晚了,剛結婚難道就離?何況妹妹喜歡。
冰蘭看丈夫這樣只得寬慰幾句,「我們在,婆家應該不敢太過。等以後孩子們都結婚了應該好些吧!」
「以後你多留意一下妹妹,妹妹心思單純,容易受騙。這事怪我了,當初你提醒我,要是我堅持不同意,妹妹會聽我的」
「算了,我看工廠缺人了就讓他們過去上班,有個收入也許好一點」
「你多費心!」回門後,黃雲傑走了,冰蘭繼續養胎。
反映的三個月過後,冰蘭去廠子轉,廠房裡有加了一批人。朱莉來了新設計,審核後寄往德國,製作磨具。梁建輝的手編筐落實下來,就像梁建輝說的,內地需要外匯,所以這筆生意很順利。
「如果可以,我還想要一批陶瓷,也是咱們配套用的,不一定要多好的瓷器,陶器一樣,風格要根據咱們需要的做」
「他們想要美元或黃金結算」
「沒問題」
「如果是工具機呢?」梁建輝小心問道。
「怎麼運過去?」
「拆了」
「那就給」
英美禁運,德國應該可以。「問他們要什麼?可以跟咱們的模具一起過來。」
梁建輝只想說她膽子真大!
仿真花的利潤歐美是四十倍,亞洲三十倍,港內二十倍。加上手編筐和瓷器。御花園的一年利潤是將近八百萬港元。冰蘭第一年可以分到四百萬港元。其他三家收回成本還有富裕。這只是開始起步,在她的兩個寶寶會站起來的時候,廠子效益已經超千萬。
這一年他們穩站歐洲和東南亞市場,有待開發的就是美洲和亞洲那兩個大國,這個想都別想。不過絹花卻成了日本人的鐘愛,冰蘭對於能賺日本人的錢很少自豪!
儘管絹花大部分走海外,依然有人在關注它。想學技術的送走一個又來一個。梁建輝和何孝恆最後跟冰蘭商量:「這樣下去早晚會出事,有人在仿作,卻不得其法,始終超不過我們。如果我們再不放技術,有些人就要惱羞成怒了。香港不比別處,沒實力根本站不穩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