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的船員陸陸續續回來。回來的都帶著媳婦和一些親戚朋友。有的給沒回來的也找了媳婦。熱熱鬧鬧的又多了一百多人,只是這次都是陳家自己的人。
「你們要不要牙仔?」牙仔就是小孩子。附近孩子多的人家上門帶著孩子來問。
一個五六歲的男孩和一個兩三歲的女孩,「要,您是想讓他們賺工錢?還是一次性要補償?」
「給十塊錢就帶走吧,在家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好吧,我們會跟您寫一個契約。我們要養孩子長大,他們長到十五必須給我們干滿十年才能回來,知道嗎?」
「謝謝」來人感激陳家收下骨瘦如柴的孩子。
陳家又買了三十多個孩子,孩子交給女人照顧。李萬山和吳國政又帶回二十幾個小叫花子。「再長几年都是一個個棒小伙」李萬山道。
「咱們人還是太少,能不能再招一些人,兩條船就是一百多號人,咱們膠園可就要產膠了。」陳繼民道。
「在這兒可是不好招。這一片都被豬仔館搞臭了,大家誰也不敢再去招工處。」李萬山道。原來有些人用招工騙不來華工便去抓,隨著從南洋回來的消息,大家都知道華工被當做豬仔賣給礦主的事。
但有些頭腦的誰也不敢再去豬仔館上當了。附近不好招,他們只能去更遠的地方。眾人被分派出去,陳繼民在泉州上貨,買路上的補給。很巧,又遇到了本家的陳福民大哥。
與陳福民一起的還有一名男子,陳福民介紹是王先生。叫王什麼,陳福民不說,陳繼民自然不會問。總之對方談吐很文雅,說話很中聽。
陳福民的船也要走,兩家正好搭伴。陳繼民又將陳利民、陳學民介紹兩人認識,五人偶爾偶爾坐坐,相互越來越熟悉。招工的回來後陳福民那邊已經準備好。
「你們怎麼連小孩子都要?」陳福民很不解,一般到南洋幹活的都是青壯年。
「都是在家吃不飽的,他們父母一定要讓帶著,有些孩子就是街上的流浪兒,咱們那邊別的沒有,糧食還是夠的。養幾年都會成為勞力」
「我們的國人在海外很不易,很多國人受著資本家的壓榨,朝廷腐敗,百姓遭殃。還好有你們這些善良的人。可是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你全力救又能救多少?」
「先生說的有道理」陳繼民忙道,「我們只想儘自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