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村種的東西種類很多。那些桃子、栗子、橘子果園占地雖大,但在建國前就是屬於全村的財產,所以在土改時,西岐村沒有任何人被劃為富農,更別說地主了,大家都只種夠養活自己的地。
只是,即使有果園,那果樹的品種也很普通。
果園最初的形成,不過是村民聚在一起,想著孩子們喜歡吃野果子,未免他們總往山上跑會遇到危險,就集中從山上挖回來一些果樹,然後種著種著,不斷又挖回來新的果樹,同時漸漸從母株上移出子株,慢慢發展,就成為了大果園。所以這些被人們種植了很多年的果樹,品種不比山上的野果樹優良多少,還因為年頭太久,結果率都大大降低了,有些老樹看起來跟要死了一樣。
果園對於現在的西岐公社來說,其實挺雞肋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些年都是在果園裡種些苧麻,剛好以前發展果園時,果樹種的比較稀疏,裡頭有陽光,但又不猛烈,挺適合苧麻生長。苧麻的纖維,能用來搓麻繩、製作夏布,現在城裡人一年都買不到夠做一身衣服的布,反倒是能手工搓麻線做夏布的村子——西岐公社的大人,年年夏天都能穿上新衣服。
如果席寶能慢慢把村里這些東西全給換了,果園增產、作物增產、其他副產品也增產……那收成季的碩果,一定很激動人心。
從四月底到六月初,境靈小蜜蜂就根本沒怎麼歇息過。
先是趕在最遲的日子裡,為西岐公社又增添了足足兩畝荒地,這荒地里的土都被它細心更換成空間肥土了,然後全給種上了空間裡的高產玉米——是最高產、同時生長期最短的超級玉米。
這種玉米品種不一樣,是席寶上輩子弄到了野生玉米粒,然後空間種植後,自行進化出來的品種。由於跟目前所有品種都有較大差異,所以在之前替換西岐公社玉米種時,不想給西岐公社造成麻煩,就沒有冒然換成這種種子。而且,這種高產玉米弊端也挺大。
之前換給公社的那一批,雖然也高產,但只是玉米棒的生長量更多而已,營養也高些,其他性狀跟正常的馬齒型玉米基本一致。
而境靈另外給種的這兩畝,可就不得了了。
這種玉米的種皮是淡黃色,比正常玉米顏色淡些。玉米棒本身沒有變大,但是裡面的芯被進化的變小了,所以上面長的玉米粒,會更長更大。
純玉米粒的重量,是普通玉米的兩倍。
並且,這種玉米還是甜味較濃的優質蛋白玉米,從冒芽到玉米成熟,僅僅需要三個月。
營養價值跟口味都極佳。
更可怕的是,這種玉米植株,玉米杆、玉米芯,含糖量都不低,不論是讓人跟吃甘蔗一樣,直接吃了補充糖分,還是更麻煩一點,用來熬糖,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