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冷,地里的活少了,應該是貓冬的時候,可是村民還是不得閒。隊裡會組織村民幹些編蓆子、草帘子、筐子、籃子等零碎活,還有織布、捻玉米粒等輕快活,累活就要挖溝渠啥的,比如到河裡挖淤泥……可是,食堂里分的飯去漸漸不夠吃了。以前是敞開肚皮水邊吃,吃得心滿意足。現在呢,生怕去晚了飯不夠吃。
在食堂做飯的嬸子大娘小媳婦們,成了眾人羨慕的對象。人怎麼可能沒有一點私心,比如說分地瓜粥吧,負責分飯的人見到親友,可能會給舀一碗愁的;看到不順眼的人,勺子一抖,可能粥會稀一些……時間一長,矛盾自然就出來了。就打飯這事,不是給這個多了稠了,那個少了稀了,有不少人去村幹部那裡反映情況。村幹部合計完後,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就是讓親友少的、比較公正的人負責分飯。好歹壓下一些不平的聲音。
老村長也為食堂的事發愁。眼看倉庫里的存糧越來越少,可能撐不到明年夏收,等糧食吃完了,大伙兒該怎麼辦?
沒有好辦法,為了替大伙兒的肚子著想,還是繼續限量吧。
限量吃不飽怎麼辦,只能各自回去想辦法。
當初辦食堂時,大隊以「大辦食堂」的名義讓村民交了自家存糧。老百姓都拿糧食當命根子,大部分人沒有把糧食全部交上去,都隱瞞下一部分。
因此,吃不飽的村民回去後,悄悄煮熟加餐。當然,以現在的形勢,即便大伙兒手頭有或多或少的存糧,也不敢隨便吃;也有人捨不得吃存糧,忍著飢餓過日子。沒有存糧的,那是想吃都沒得吃,只能去野外找吃的。
李秀珍作為孕婦,家裡還有少許存糧和一部分蔬菜,還有七彩暗中補貼,不時弄點小獵物回來,自然餓不著她。
趙英子就比較慘了,她家房子蓋好後,並沒有種蔬菜,存糧也不多。給她一個人開小灶,沒吃多久,就要把家裡的存糧吃光了。
因為今年的秋糧沒分一點,她家還上交了大部分糧食,剩的自然不多。問題是當初目光短淺的她和丈夫覺得吃食堂挺好,並沒有種秋菜。即便小閨女求著他們種,他們也沒種。當時他們說什麼來著,食堂又不缺菜吃,咱還種菜乾啥,不是自找麻煩嗎?
程葉倒是跟程立國一樣,在奶奶那裡得到一些種子,也試著種了點。可她本來就不擅長種菜,胡亂種了點,埋上的菜種不是沒發芽,就是長得不好,為此還被爸媽說了一頓,氣苦的程葉干錯放棄了。
程葉最後破罐子破摔想:車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大山里能吃的東西多的是,總不會把人餓死。
程葉想起柳青青就是在災荒時,跟在七彩後面見到戒指的,接下來只要她監視七彩,等七彩掉了戒指,她跟著去撿回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