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2 / 2)

「太子妃猜到對極了。治理大脖子病確實是很難,我們要首先讓老百姓認識到,這不是一種特殊的美貌,而是一種很嚴重的,必須根治杜絕的疾病。」

「一代腫,二代傻,三代四代斷根芽」,說的就是大脖子病的危險,因為它是一種遺傳病。宋代歐陽修先生曾有記載,「傴婦懸瓮盎,嬌嬰包卵鷇」,就是說明在當時的河南一帶,無論老幼,大脖子病都十分明顯。

因為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必需成分,如果人體缺少必須量的碘,甲狀腺激素就不能正常合成,導致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過量,引起甲狀腺腫大。

患者自己或許沒有感覺,但是他們的後代往往一出生就會缺少甲狀腺激素,特別容易患有呆小症,再下一代則會直接引起生殖系統發育不良。

而且,患大脖子的病人中,像樗里疾這樣樂觀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患者都有易怒的症狀,特別容易情緒激動。

大詩人陸游曾經寫道,「常時念此氣生癭」。元代文學家楊維楨在《碎玉杯》中也說,「元城老臣怒生癭」。人們誤以為因為他們是經常生氣才得的大脖子病,實際上是因為得了大脖子才變得易怒。

但是世人因為不懂,又因為對大脖子已經司空見慣,有些發病率高的地方,老百姓不光不為自己的疾病擔憂,反而引以為榮,引以為美。為了自己的大脖子專門設計服飾不說,還認為細脖子才是奇怪。

北宋時期的官場上有三個「癭相」,王欽若、吳充和蔣之奇,都是著名的大脖子病患者。他們還都身居高位,一樣的心裡陰暗,睚眥必報,極力阻止王安石變法。

心裡鬱悶的王安石先生在《汝癭歌》中諷刺道:「樗里既已聞,杜預亦不幸。秦人號智囊,吳瓠掛狗頭」。他還特地描述了大脖子病人的服飾,「女暫高掩襟,男大闊裁領。」

夔州行人、伊濱路上十有八九癭累累,見慣何曾羞掩衣、羞顧影。大詩人蘇軾在《別黃州》中更是寫道,「長腰尚載撐腸米,闊領先裁蓋癭衣」,明代的大教育家劉元卿在《南歧之見》中,對於人們的這個現象,又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方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哉人之頸也,焦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之累然凸出於頸者,癭病之也,不求善藥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

有些地方的人們不知道自己得此病的危險和醜陋。就算知道了,也會說,我們這地兒人的脖子都是這樣的,何必要去治它?見怪不怪,反以為怪。用錯誤的標準看待正確的事物,就會認為正確的才是錯的。

至於當前大清國的很多地方,當然也是「婦女癭垂頸,衣裁常闊領」。

最新小说: 绊惹春风(双重生) 和哥哥的恋爱日记 香山浔风 卷子 「猎人」在杀你的365日 潘塔斯女神(NP) 碧霄(NPH)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