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幼瑾用笑來掩飾這震動: 「你這生怕我不相信的樣子, 好像你做的是什麼不平常的事。於戡,你覺得你幾年沒談戀愛很不平常嗎?」放幾年前,她不會對他這麼說話,一個老師故意讓學生吃癟總是不應該的。
「當然沒有。」他還要再說,剛到嘴邊,又低頭吃東西,把到口的話和食物一起咽了下去。
但譚幼瑾對他這幾年沒談過戀愛確實有一點兒意外,因為她覺得他擅長社交,戀愛是社交的最高形式,而一個人能夠獲得的大部分快樂都是從他擅長的事裡來的。她去養老院做義工,見到裡面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仍然沒放棄他們年輕時的特長,有的依然在談戀愛。越喜歡越擅長,越擅長越喜歡。就像她,喜歡獨處也就愈發擅長獨處,根本不能想像自己的空間裡多一個人是怎樣的情景。
於戡轉向了服務員,又續了一份麵包。
譚幼瑾本以為只有自己愛吃這裡的麵包,這時發現對面還有同好,只好和於戡一起分享。因為她那一句話,於戡沉默了許多,一直在低頭吃東西。譚幼瑾抬起頭看她,目光定在他的頭髮上。想來這幾天不過是假裝老道,臉皮還沒學會變得很厚。
原山還在餐廳採風,他發現情況可能和他預想的有點兒不一樣。那男的情場老手做派好像是裝出來的,為了在年長女人面前不落下風。男人在年輕時喜歡比自己大的成熟女人,覺得同齡女人膚淺沒深度,等到自己年紀大了,開始轉過頭來喜歡年輕女孩子,此時不再覺得她們膚淺,只覺得清純可愛,這種情況他也見過不少。豈止男人,女人這樣的他也見過很多,圈子裡就有不少,年輕時的情人都是比自己大的,到了歲數,突然喜歡起小男人。不過女人的下場比男人的下場要壞一些,因為她們不甘心只享受戀人的青春,還要扶持他們的事業。
原山不喜歡對面正在發生的故事,因為無甚新意,且對他的電影取材沒有任何幫助。
等麵包快要解決完,於戡才跟她說話:「有看中的房子嗎?」
「正在看。」憑直覺,如果她說她看中了他剛買的房子,他恐怕會馬上賣給她,即使他心裡並不願意。
「如果沒有滿意的,你可以一直住在現在的房子裡,如果你想要這房子也可以,你短片的改編權可以算作首付。」
「你真這麼想拍?」譚幼瑾忍不住問,「你什麼時候看的這片子?」
「我讀大二的時候。」他們馬上要鬧崩的前夕。他在網上扒到了這部短片。
譚幼瑾幾乎要笑了:「你那時候眼光可高得很,怎麼會看得上這種短片。」導演系沒畢業的學生眼光最高,因為還沒受到現實的打擊,還沒有完全認識到電影其實是一個風險藝術,拍攝時天氣的變化甚至開拍前主角和他的戀人在電話里吵了一頓架都可能影響到片子的最終呈現。抱持著完美主義,戈達爾塔可夫斯基都能挑出毛病。竟能把她學生時的短片看入眼,也是奇怪。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