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要找地方種茶樹,也該是用六國之地。如此六國耕地減少,也能利於大秦征伐。
只是就目前來看,移植茶樹不如原地制磚,省事不說還便於運輸。
正好東南方向的百越相當於無主之地,只有百越部落待在那邊。倘若秦人擔憂百越之地的瘴氣,也可用百越部落急需的物品同他們貿易交換,讓原住民去製作茶磚。
扶蘇傾向於後者。
瑣事都外包出去,他們大秦只要稍微多出一點成本就好了。如今人手緊缺,沒有什麼比人力更值錢。
這件事在大秦朝堂上吵了幾天。
有一部分人認為太麻煩了,直接讓諸戎獻牛就行,何必給他們好處。但大部分人還是理智的,知道這種不給錢的做法長久不了。
所以後頭兩天爭吵的內容主要是拿什麼和百越換茶磚。
百越與外界聯繫不多,不知道茶磚的價值,大秦這邊出價也就不用那麼高。但是百越人也不是傻子,總得拿他們急需的東西,他們才會樂意交換。
最後的討論結果是一位來自齊地的人才提出的,那人投奔大秦之前,家就住在臨近百越的地區,知道不少事情。
他站出來侃侃而談:
「百越部落缺醫少藥,他們那邊的醫術十分落後。哪怕當地草藥資源極其豐富,百越人也是空有寶山而不自知,生病後依舊靠巫醫做法祈求病癒。」
百越都說是部落了,可見相對七國來說有多落後。他們在密林中日子不好過,少有耕地,文化習俗也更貼近夏商時期。
倒不是說他們一點正經醫術都不懂,先秦巫醫不分家,大巫們還是懂點醫術的。有一些病能找到合適的草藥醫治,不是純靠玄學。
可還是那句話,百越和中原斷交已久。只有很少的部落與外界有往來,且往來也不算多。
在這種前提下,七國醫術快速發展,百越卻只能自己閉門造車。學不到外頭的新東西,很多病他們是真的治不了。
齊人繼續分析:
「我們可以將藥材提前調配好,製作成藥丸,拿去百越交易。如此一來,百越人便猜不透我們用了什麼藥物、藥草比例又是如何。」
朝中很快就有聰明人舉一反三。
這個說:
「大部分病症的藥方都是差不多的,醫者會根據具體病情酌情增減。但不做這個增減的話,吃下去也能治病,只是好得會慢一些。」
那個補充:
「製作藥丸雖也需要人手,卻是老弱婦孺皆能參與。還不能做工的孩子可以幫忙分揀藥材,干不動活的老者比孩子更加細心,製作藥丸的事情交給他們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