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賁的部下表情僵硬:
「大半都信了。」
魏國貴族成為階下囚之後,不少庶民寧願淌水都要趕過來啐貴族們一口。
他們固然計較秦軍淹城的舉動,但更恨叫囂著淹死他們無所謂的貴族。
秦軍好歹表面功夫做得漂亮,學著名家弟子嘴上說著各種解救庶民的話。庶民一向淳樸,不少人都相信了,而且謊話說多了確實容易被人當真。
更重要的是貴族學不乖,都成階下囚了還端著身份。有人自覺受了庶民的欺辱無法容忍,關在囚車裡還口吐芬芳,越發拉穩了仇恨值。
全靠同行襯託了屬於是。
秦王政委實是想不到大秦有一天能成為正義之師——不靠自身努力,全靠名家一張嘴。
果然,他之前覺得扶蘇適合加入名家是對的,他們都是一路人。
不過通過這件事,大秦雖然嘗到了甜頭,卻更叫秦王政警惕起來。
民眾如此輕易就能被煽動,侵略都能被三言兩語美化成解救。倘若大秦不將這一招牢牢掌握在這裡,而是被六國之人學去了,等待大秦的將是萬劫不復。
秦王政沉吟片刻,對扶蘇道:
「百家學說各有長處,無論哪一派都不可輕視。待天下一統,必須由官府出面進行規範。」
不能放任諸子百家在各地亂竄了,得進行集中管理。
燒書是最簡單的控制思想傳播的辦法,但書可以燒,人總不能全殺了。
之前扶蘇讓陰嫚他們去弄新的教材,刪減了百家學說。以後所有能接觸學說的都是大秦官學裡出來的秦吏,算是自己人,被六國利用的概率不大。
可天底下還有那麼多早就學過的人才,這些人又該怎麼管理呢?
扶蘇想了想:
「那便設立正統機構,給百家弟子造冊,明確師承。」
既然是大一統王朝,自然有權利規範學術領域的亂象。
諸子百家現在各派師承都亂的很,不如出面幫忙梳理一番。誰是誰的弟子,像戶籍族譜一樣登記起來。
朝廷願意幫百家做這種事情,百家弟子理當感激。有了明確的師承名錄,才顯得他們不像個草台班子不是?
等名冊有了,那事情就簡單了。誰搞事情,在官方檔案記錄在冊,會連累得師門上下全部丟人。
而且他們還可以在咸陽附近挑一座城塑造為文人聖地,宣揚只有待在那裡做學問的百家弟子,才是最有本事的。在外頭各地亂竄的,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門外漢。
用這一招,就可以主動引誘有本事的人往聖地跑。
而在聖地待久了,受到周圍人的影響,比起去地方鬧騰,他們自然會更傾向於進入國都的中央官吏體系里發光發熱。
秦王政聽罷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