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農數量增多,部落人口也會增多。再加上部落間衝突的減少、遊獵採集活動的減少,都會有更多的人存活下來。
人一多,原本的部落首領就很難管束他們了。
部落制的落後就在於只能管理小型的社會群體,人多了就必須得上律法道德進行約束。
那個時候,就是秦吏發揮作用的時候。
把部落酋長變成村中里正,部落模式轉變為更穩定安全的村莊模式。
一個部落住不下後總會慢慢分裂成很多個小村莊,酋長一個人很難管得了分出去的那些,所以村莊會出現新的村長(里正)。
里正是秦國的基層官吏,分出去的村莊想要得到秦國承認的名分、獲得秦國的技術支援,就得主動配合秦國的工作。
已經在原部落習慣了那些文明社會好處的部落不會願意回到野人模式,所以他們肯定會妥協的。
李斯大膽發言:
「這一招也能用在匈奴人身上!」
等打服了匈奴之後,就讓匈奴保持遊牧部落的局勢。給他們劃分草場,不許互相侵犯。
草場不能搞農耕,卻可以學其他技術,依然要依靠大秦。
「部落之間要是開戰,無論誰勝誰負,先動手的就要受罰。部落可以派人來大秦告狀,查驗之後,大秦替他們做主。」
太子曾經說過,即便全殲了匈奴,以後也會有別的遊牧民族占領這廣袤的草原,再重複一回滅匈奴的戰役。
與其如此,倒不如收編匈奴部落。
用中原的文化將匈奴人洗腦成大秦人,讓他們認同自己是大秦子民,他們就不會生出反叛之心。
而在洗腦成功之前,就以絕對的武力讓匈奴成為大秦附屬,習慣有事先請大秦天子做主。
無論是替匈奴伸冤也好,還是匈奴的單于更替也罷,都得秦王點頭。
王綰驚愕地看向李斯:
「你瘋了?這怎麼可能辦得到?」
匈奴如此不服管教,他們如何願意被大秦支配掌控?
李斯卻斷言:
「沒有利益收買不了的人,更何況匈奴還打不過大秦。」
現在長城已經在修建了,匈奴很難入侵中原。但他們還沒死心,可能會聚集起來合力攻打秦國邊境。
只要這場舉族之力發起的戰爭失敗了,把匈奴打得元氣大傷,他們失去了反抗的資本,那一切都好說。
最好是匈奴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有本事的梟雄都死絕了。為了活命,這些老弱不得不依附大秦。
一開始他們人數少,大秦能輕鬆掌控。後來即便人數多了,卻已經對大秦形成了依賴,想獨立出去已是不可能。
王綰承認李斯畫下的藍圖很誘人。
不過他覺得這個條件太苛刻了,要先把匈奴有生力量殲滅,再努力教化。
萬一教化沒成功,大秦就是養虎為患。匈奴借著大秦的手恢復元氣,又能反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