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忽必烈那條京杭運河沒走汴水,他覺得太繞了。他需要的是直接貫通南北,而不是往西繞去洛陽長安再往北。
畢竟元朝和隋朝不一樣,隋朝都城在長安,元朝都城在燕京。
所以他從江南運河的北端淮安直接往北修,取了一條新河道,省去中間的繞路。最後連到了曹操的第二條運河那邊,避開了第一條的白溝,繼續往北抵達燕京。
扶蘇指了指海河水系的那幾條河:
「若是要走河道往遼東運糧,這幾條河必須建造運河打通。」
走陸路運糧耗費太大了,陸路遠不如水路好走,運糧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而且不僅是時間成本的問題,還有這麼運糧太耗費人力了。
之前說過,運糧的時間越長,消耗的糧食越多。畢竟運糧士兵自己也要吃飯,有時候誇張起來十份糧食,運糧兵自己要吃掉九份,頂多一份能送到目的地。
走船運就不同了。
船運可以裝更多的糧食,比車輛的裝載能力強得多。一次來回不僅能因為時間縮短而減少糧食消耗,還能多運許多倍的糧食抵達邊疆。
而且,搶船上的糧食可不如搶陸上的糧食容易。首先敵人得會鳧水,然後敵人得有船,最後敵人還要能成功攻上運糧的大船。
不像陸地上的運糧車,輕輕鬆鬆就搶走了。
秦王政看著扶蘇畫出的幾條運河道路,眉心微蹙。
航運確實比陸運要好得多,只是要修的河道太多了。這幾段不像之前都有人修過,只要在基礎上疏通擴建一下即可。
重點是,大秦現在還沒有出征東北的想法。
扶蘇則道:
「不著急現在就修,先規劃好路線。等日後騰出手來,再修也不遲。」
遼東之外還有一些遊牧部落,雖然不足為慮,但也要防備他們突然犯禁。有了往東北走的運河,打起仗來運糧就能事半功倍。
大秦如今富有四海,要考慮往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支援的效率。不像以前只有一畝三分地,隨便幾條路就夠用了。
秦王政眉頭舒展:
「不錯,且先記著。待馳道修好,便可騰出手來修運河了。」
之前他們承諾了替南越修靈渠。
不過因為南越順利歸附大秦了,靈渠就沒有那麼急迫。上輩子著急修靈渠是為了攻打百越,現在沒了這個動力,靈渠可以慢慢修。
秦王政預備著等馳道修完,再在修靈渠的時候順便把北邊的運河一起修了。
太子說的對,一次性不要干太多的事。
現如今長城在修、馳道在修、玄宸宮在修、驪山陵也在修。再加個運河,庶民真的會活不下去造反的。
所幸目前驪山陵里都是徵發來的罪犯,不算在徭役之中,與庶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