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滇國的核心區域基本還是以滇族為主,別的族群離得還挺遠。甚至滇族也不是大量聚集在政治中心附近,好多族人同樣遠在各地。
這種分布格局導致互相通信就不太方便,國都那裡人手也少。
或者說整個滇地都地廣人稀,非常適合逐個吞併。
現在滇王把大軍聚集在一塊兒,二次開戰時看似也沒太落入下風。可那是因為秦國在有意削減滇國的人口,否則直接平推過去也沒那麼難。
白起打過的殲滅戰是真的好用,這招用在滇國身上同樣起效。
始皇早就看出滇王在拖延時間了,不然他為什麼要陪著滇國來回磨蹭?
滇王最好多征點兵,等以後國內就剩下分散在各地的老弱婦孺之後,夷人就徹底鬧不起來了。
雲貴離得近,從黔中郡遷人去滇地不算困難。等滇地缺勞動力了,剩下的婦孺自然會接受和黔中移民組成新的家庭。
想讓匈奴人和中原人混血,把匈奴這個民族徹底消解掉不容易。
因為兩邊世仇太深了,沒有強硬地手段勒令大家通婚的話,大部分中原人是堅決不肯和匈奴成婚的。
而西南這邊的夷人則不同。
中原人只是不太了解夷人,大家互相之間沒什麼來往。有仇怨算不上,所以不會下意識排斥通婚這個選擇。
更何況黔中郡本就是夷人和中原人混雜的地界,那裡的庶民早就習慣了混血,毫無心理負擔。
西南夷也知道黔中郡的情況,遷來的庶民身上多多少少帶點混血基因,保不齊人家就把黔中庶民當同族了呢。
始皇和扶蘇就民族融合這件事仔細探討過。
古代人並不會覺得多民族百花齊放是個好事,他們更喜歡維持統一的民族。
所以古人對於血脈融合相對執著一些,哪怕沒辦法完全將某個民族「消滅」掉,將對方換血成中原血脈占比大頭的新式民族也比維持原狀要好。
主要是在古代社會,純血的少數族群真的會極其排外。表現在領土上就是動不動發生叛亂,叫中原朝廷管得心力交瘁。
扶蘇點了點輿圖上以前屬於燕國和楚國的位置:
「燕楚的風俗文化依然與中原迥異,但沒人會覺得燕人和楚人不是同族。」
民族融合不代表風俗也完全被摒棄了,同一個民族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風俗,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扶蘇的理想狀況是大秦境內所有民族消除隔閡,親如一家。而做到這一點最方便快捷的辦法,就是大量通婚。
各族的文化風俗,他覺得有必要繼續保留。求同存異嘛,各有各的特色,才顯得大秦包容大度。
天底下都是一樣的風俗,反而沒什麼意思了。
不過這隻針對華夏版圖。
扶蘇的手指挪向了西域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