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秦如今流行二十再成婚,但這也不妨礙提前定下嘛。
太孫的婚事自該早些準備起來,要好好挑一挑人選,再多花幾年時間預備典禮。這樣等到二十加冠之後,就可以直接成婚了。
然而臣子們再怎麼心動,太孫自己完全沒那個想法。
他最近被親爹的各種刁鑽奏摺折磨得身心俱疲,睜眼閉眼都在思考國家大事。哪怕十五六歲的年紀已經情竇初開,他也根本抽不出精力去考慮這個。
不做人的親爹每每就愛拿他的年紀說事。
太子扶蘇表示:
「你虛歲已經十六七了,再過兩年便能加冠。即便不提加冠,尋常人家過了十五也是個大人。」
「你祖父十三就當了秦王,你父親我十六也已經入朝奏事。作為我們的後輩,你可不能墮了我們的名聲。」
「所以在朝會中記得好好表現,既然上朝了,就要拿出你的本事來。什麼時候該開口,什麼時候不能插嘴,你得心裡有數。」
這種提點就很討厭。
他不直接教你該怎麼做,而是讓你自己去悟。還跟你說不能出錯,不能連累長輩丟人,壓力給得很大。
尋常人家這麼教孩子是要被打的。
但王室不比旁人,為君者平庸就是原罪。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國家運勢如何,是不是傳到你手上的時候已經風雨飄搖、急需力挽狂瀾了。
倘若國家平安穩定,平庸的守成之君也沒什麼。大家頂多對他沒有印象,想不起來還存在這麼個皇帝。
可一旦國運不濟,你這個沒能力的皇帝就會面對千夫所指。就像蜀漢的劉禪,明末的崇禎。
——不過這兩家本身也挑不出更有本事的接班人就是了。
扶蘇哪怕心裡有自信不會丟個燙手山芋給兒子接手,也依然想養個有為之君出來。這樣哪怕大秦出現意外,橋松也不至於束手無策。
所以他培養兒子的方法就比較抽象。
他不直接教孩子怎麼做,而是像幼時父親那般,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
只是秦王政教孩子好歹還會給個思路,扶蘇連提點都沒有。他喪心病狂地什麼也不說,就告訴你我希望你做到什麼程度,剩下的你自己悟去吧。
由於扶蘇當年聰明到並不需要啟發就能領悟父親的意思,扶蘇就覺得這種指點完全沒有必要,聰明小孩應該自己就能想通。
扶蘇:你爹我能做到的,你肯定也行。
橋松剛開始還忍著,後來實在忍不住了——欺人太甚,哪有他爹這樣教人的!
橋松發出了抗議:
「我都沒有學過,想不通很正常啊!」
扶蘇覺得不是這個道理:
「我小時候很多事情也沒有學過,自己就想明白了。」
橋鬆氣得想咬他:
「那是你,又不是我!」
扶蘇又舉了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