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也應允了,一方面是雲瑤的要求,另一方面,康熙還是要面子的,當初胤禛這樁婚事是明珠向他進宮求得,納蘭氏的事情傳出去,只會讓皇家成為笑柄。
所以康熙索性讓胤禛藉此得些好處,讓胤禛成為揭發明珠的主要人,一方面胤禛為此而舉報明珠合情合理,胤禛是雍親王世子,做些成就來將來也能讓朝臣們知道胤禛非普通宗室,不能藉此小看與他。
另一方面可以把納蘭氏和明珠撕擼開來,納蘭氏名聲好了,容若也能受到更小的影響,康熙不想容若就此折戟沉沙,再無作為。
胤禛當然只能接受,不過胤禛對自己的岳父還是比較有好感的,不至於如何抗拒,且容若與和珅交好,胤禛不想因此而與和珅徹底交惡。胤禛也明白自己的身份,自己雖然讓皇額娘寵愛,可也不能不知分寸,和珅到底是皇額娘的幼弟,皇額娘再如何對和珅還是十分掛念的。
且胤禛也被康熙隱隱提過和珅的女兒,心中自然也有數,胤禛對此說不上滿不滿意,但是皇后養母家的侄女,胤禛還是有所期待的,不管是和皇后關係的進一步拉近,還是能得一個像皇后那樣手段高超的女主人,胤禛都很期待。
因此胤禛也不好與和珅交惡,說起來納蘭氏的事情,是自己和皇上聯手耍了和珅與明珠一家,他們對皇上肯定沒什麼辦法,但是這種事肯定不能完全隱瞞,一旦透露出稍許風聲,自己都討不了好,因此最好還是不要太多咄咄逼人。
胤禛彈劾之後,就退了下去,而康熙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憤怒的表情溢於言表,怒道:“這等科舉舞弊案為何沒有人匯報?兩廣總督是幹什麼吃的?還有禮部吏部的人都是瞎子嗎?”
面對康熙的怒火,眾人寒蟬若禁,但也有人十分後悔,早知道皇上要處置明珠,雍親王世子也與明珠徹底反目成仇,自己何必猶豫下去,反倒失了一個在皇上雍親王世子心中留下好印象的機會!
不過到了這會兒,也不敢再出列,這會兒出頭豈不是明擺著自己之前故意隱瞞不報嗎?
一時間朝中陷入了諾大的寂靜之中,唯獨上朝的和珅聽了心裡一直往下掉,知道明珠怕是再無翻身之地了!
科舉舞弊案可不是什么小事,又是在敏感的江南之地,那種地方向來對朝廷頗有微詞,這種事鬧出來影響絕對小不了,更重要的是容若在江南一代任職巡撫,卻不僅沒有察覺科舉舞弊案的發生,更重要的是他乃是明珠嫡子,誰也不信容若和明珠一點關係都沒有。
可和珅卻知道,自家好友上任之後,一直情緒不高,在江南只顧遊山玩水,與一眾志同道合之人談天說地引古論今,十足的文人做派,身上的政務大多數都是身邊親信處理,而這些親信,基本上都是明珠為容若挑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