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萌萌從家裡走丟以後,幾乎兩位老人對孩子還存在的執念,戶口也並沒有銷戶,現在還在戶頭上掛著呢,要是真按萌萌下鄉了這樣算起,陳檬就有這個資格把戶口給調到京市來。
但是具體調不調得看陳小軍的說法了,不是說大部分人都想把戶口調到京市來,他陳小軍就得讓孩子把戶口也調過來,這種事情全憑雙方自願不是?
肖敏跟陳小軍手挽著手一路從家屬樓往外面走,出了燕京大學的校門口,外面是一片老舊的胡同,昨天肖敏在胡同口看了很久,確定這真的是陳小軍說的那種房子,還沒有農村常亮呢。
不過胡同裡面的生活氛圍不是農村可以比的,人口住的多了以後,生活也非常便利,到處是孩子跑來跑去的,胡同口有電話亭,還有賣小商品的小店,早餐鋪子,出門就能吃到早點,買到東西。
肖敏從小四合院門口往裡面看,有些四合院裡面住著好幾戶,密密麻麻的衣架子搭著,面積不大,人口倒是挺多的,這些本來是建國初期分給工人住的院子,條件也不會很好,老知識分子或者是幹部住的就不是在這裡了。
這種房子不太容易讓人有進去的欲望,但是四下打聽了一下,附近好一點的倒是有兩進的房子,於是去好一點的地方看看。
每一條胡同的風格都不一樣,到了兩進宅子那邊基本上都是兩進的房子,放在民國或者是前清的時候,應該是家庭條件比較好一點的人住的地方,即便是建國以後充公重新分配,能住在這裡的人也是知識層面比較高的人了。
肖敏對這邊就滿意很多:「剛才那些地方真的是太擠了,小院子十平米不到到處晾著衣服,我看人擠人住著,即便是你要重新翻修,房子裡面好多地方都曬不到太陽,我還以為京市人都是過的神仙一樣的生活呢,敢情還不如咱們農村啊。」有些失望的口氣。
陳小軍指著這邊:「我上回來的時候這邊人挺多的,或許是因為過年,所以賣房子的就不賣了?」
「還能這樣啊,你說咱們真的要在京市買了房子,就搬來京市嗎,咱們以後會搬來京市嗎,你說媽媽提的那個提議怎樣,要是把乖寶的戶口調到我們家來,以後乖寶考大學就容易多了。」
陳小軍之前沒有思考過這麼深奧的問題:「我之前只是覺得小沈說的對,京市是全國的中心,要在這裡買個房子,以後肯定能增值,你就看看這幾年錢的貶值速度就知道,在未來幾年,收入跟物價都會增長,咱們一年掙那麼多錢,總的要找個出路,買個房子,買個門面,或者是在縣城買塊地皮,都是保值的手段。」
肖敏點點頭:「你說的也對,就咱們大河村蓋房子,翻了天去最多也就花一萬,再說咱們家就三口人,蓋那麼好的房子幹嘛啊,咱們家的房子裝潢裝潢,還不是住著挺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