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翊坤宮太監宮女的冬衣晚了幾日,偏偏趕上深秋里北風忽起。翠兒親自去催了內務府,反受了一肚子氣,只得令眾人翻出往年的衣裳先穿著。
這些小事,宜嬪都忍了,可是更糟的事情卻接踵而至。先是翊坤宮附近突然多了很多野貓,夜裡悽厲的叫聲聽得人心慌。內務府的人來抓了不少,可是野貓的數量不減反增。有一日,宜嬪用了晚膳,在殿後院子裡散步,突然從屋頂上竄出一隻貓,如果不是宮女護得快,就要撲在宜嬪身上了。
又有宜嬪的娘家送了一罈子醬菜進來。醬菜罈子平日裡都是由小廚房的管事宮女保存,密密地蓋著以防變味。結果這日管事宮女忙著替宜嬪煲養身的雞湯,一盞茶的功夫,那罈子卻敞開了。
雖然太醫驗了說無事,宜嬪還是嚇出一身冷汗。小廚房裡伺候的人都是她的心腹親信,卻被人混入了釘子。如果那人投毒再把罈子放回去,豈不是神不知鬼不覺?
但偏偏這都是些拎不上筷子的小事,宜嬪又沒有真的受害,她就是想跟康熙告狀都沒有藉口,只能日復一日地為了那隱藏在暗中的敵人擔驚受怕。
等到十月份她娘家母親進宮的時候,見了她都忍不住紅了眼眶:“娘娘怎麼懷著身子還瘦成了這樣?”
宜嬪當即把近日裡受的委屈和盤托出,母女倆抱頭痛哭一場。宜嬪的母親怒道:“佟佳氏欺人太甚,她是後族出身,我們郭洛羅氏也不是任人欺負的。娘娘,這個孩子若是個阿哥,要交給誰養,您可有打算?”
宜嬪臉色一白:“他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女兒當然是想多養些時日,怎能一出生就送給旁人。”
“我何嘗不心疼娘娘呢?可這是宮裡的規矩,沒有辦法。娘娘不如早做打算。”
“母親是說?”
郭洛羅夫人拿手指沾了水,在桌上寫了個“慈”字。
宜嬪大驚:“不可,太子地位穩固。太皇太后養的孩子太打眼了些。”
郭洛羅夫人微微一笑:“那麼皇太后呢?”
這話如同醍醐灌頂一般,宜嬪心裡豁然開朗。皇太后與太皇太后同來自蒙古科爾沁,關係親密。小阿哥在太后膝下長大,既可得太皇太后庇護,又可以解了她現在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