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瑜得了好處自然不肯張揚,姿態做得低低的,三妃一時片刻也不能拿她怎樣。趁著康熙宿在永和宮,繡瑜又半開玩笑似的跟他抱怨:“不是臣妾不識好歹,可是大阿哥、三阿哥都大了,前頭還有小四也是臣妾生的,後頭還有更小的老七、老八,您做阿瑪的一碗水端不平,一來叫阿哥們寒心,二來小六日後也不好和兄弟們相處。”
康熙心裡一動,嘴上卻不肯承認:“孩子們都還小,再說了五個手指頭還有長短呢,哪裡就那樣嚴重了?”
“但願是臣妾多心了,但是這種事還是防微杜漸,早做打算的好。”
康熙這才不說話了。沒兩天他就帶著大阿哥和太子去了上飼院騎馬,又賞了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練字的法帖,又陸續去了阿哥所和鍾粹宮探望七阿哥、八阿哥。如此雨露均沾,後宮眾妃只道皇上對阿哥們都好,個個卯足了勁兒要生兒子,沸騰的物議才漸漸平息下去。
這些舉動瞞過了宮裡大多數的眼睛,可前面說過,胤禛是個敏感多心的孩子。他虛歲才四歲,周圍的宮女嬤嬤們只當他還小,偶爾說悄悄話也不避著他。
那天他午睡剛醒,迷迷糊糊的就聽到帳子外邊,謹兒跟謝嬤嬤聊天。
謹兒說:“六阿哥在皇上面前這樣得臉,都是一個額娘生的,她怎麼就不記得跟皇上也提提四阿哥。”
全紫禁城的人都知道謹兒是皇貴妃的心腹,特特派來伺候四阿哥的,謝嬤嬤哪敢在她跟前說生母養母的話,只能順著她的話陪笑道:“畢竟六阿哥打小養在德妃跟前兒,她偏疼小兒子也是有的。”
胤禛抱著被子一動不動,他打小就知道宮裡的妃子是不能養育自己的孩子的。他的兄弟們,要不就是養在宮外,要不就是有自己的養母,可是惠額娘、榮額娘她們還是一樣地疼自己的兒子。他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額娘當然也一樣。每次去永和宮德額娘都會抱著他親香好一陣,一樣會給他做衣裳、制點心,好像跟其他額娘對兒子的態度沒有分別。
可是今天他才發覺德額娘的不同之處,就是她還有一個兒子。在宮裡,四歲大的孩子已經明白聖寵意味著什麼了,胤禛窩在被子裡,眼角漸漸滲出一顆淚珠。自己不如小六得皇阿瑪寵愛,又一直在承乾宮長大,難怪德額娘更喜歡小六。
偏偏今兒是臘月三十,按規矩他該去永和宮給德妃請安。胤禛就摟著皇貴妃的脖子不撒手,悶悶地說:“額娘,兒子……頭暈,不想走動。”
換了平日皇貴妃肯定就順水推舟地讓他留下了,可是今天康熙也在永和宮,她不敢隨意推脫,也盼著胤禛多在康熙面前出現,只能勸道:“四阿哥聽話,就一個時辰的功夫,很快就回來額娘叫謝嬤嬤和謹兒陪著你去。”
胤禛只能悶悶地靠在嬤嬤懷裡,往永和宮過來。進了正殿門外的抄手遊廊,嬤嬤們剛把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