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全程陪在皇帝身邊, 接待宗親大臣、打理宴席用品,儼然一副主婦的姿態。這番做派震懾六宮。
掌管廚房、做菜招待族中親友, 這向來是滿人主婦地位和權利的象徵。對應宮裡的習俗,就是每年坤寧宮祭神時, 由後宮身份最高的女眷用大鼎烹煮豬肉賜給宗親群臣。
以往這都是皇后的職責,後來則一直由溫僖貴妃主持。如今德妃主持烹煮番麥,雖然沒有在年節、坤寧宮這樣充滿政治意義的時間地點,卻勝在食用的人除了宗親, 更多了無數窮苦百姓, 如今京里誰不道她聖恩隆重、心地善良?
市井裡的歌謠傳進宮來,其餘三妃聽了,宮室里不知換了多少瓷器擺設, 偏偏最有理由生氣的溫僖按兵不動,永壽宮悄沒聲息的。惠妃宜妃等人雖氣,但誰都不願頭一個出手對付永和宮,叫旁人“漁翁得利”。
連太子也暗暗心驚。老四老六且還嫩著呢, 可他額娘卻是個厲害的。以往永和宮不顯山不露水,得寵了十幾年, 旁人提起德妃也不過是一句“有點姿色,運氣好能生罷了”。
可今天在豐澤園, 看了皇阿瑪跟德妃互動,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之間默契十足,分明是多年心意相通。
這樣聰慧的女子,又合皇阿瑪心意,五年之後豈不比惠妃母子更成大患?太子跟在後頭,心裡忽的沒了底。
偏偏德妃又一改往日對他避而不談的作法,反而巧笑嫣然地在皇阿瑪面前多次提起他,言辭之中全是希望他提攜老四。
不過是君臣大義、兄友弟恭的話,從她口裡說出來卻叫皇阿瑪格外歡喜。聽聞太子的妾室李佳氏有孕,德妃又賞了當年她懷老六的時候用過的玉如意給李佳氏安枕,哄得皇阿瑪對這個未來的長孫也喜歡起來。就連在北方三省推廣番麥這樣的大事,太子原以為她會提裕親王或是舉薦娘家族人,沒想到最後差事卻落到了太子的奶父凌普頭上。
平白無故得了這麼大一個助力,太子心裡一面將信將疑,一面又舍不下這後宮有人的許多好處。
正在猶豫之時,是夜兩人在天壇外偶遇,月色下幾句閒話之後,太子終於忍不住開口提起:“聽聞貴妃娘娘身體不適,德額娘素來跟她交好,可有去探望過她?”
溫僖跟太子就差撕破臉皮正面剛了,太子豈會真心關心貴妃的身體?這話是在問她立場轉變的原因罷了,繡瑜遂笑道:“此一時彼一時,貴妃娘娘出身不凡心氣高傲,本宮跟她原不是一路的人。”
太子不置可否。
繡瑜又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比起貴妃,本宮反而覺得宜妃才是這宮裡最聰明的人。”
太子心裡一動,宜妃性子潑辣,處處爭風吃醋,樣樣都想占上風、拔頭籌,宮裡認為她聰明的人可不多。唯一比旁人強的,就是郭絡羅家搶先投靠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