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時而生,順勢而為。看似普通,又有幾個人能做到?”
“好一個‘順時而生,順勢而為’,”若非中間隔著個小十四,胤禛簡直想跟弟弟擊掌而慶了,“若非你喝光了我的酒,當為此句浮一大白。”
胤禛側頭看著兩個弟弟稚嫩的臉龐,明明面貌不同,卻從五官眼神笑容和某些小動作中透露出照鏡子一般的熟悉感覺,時刻提醒著他,這是跟他骨肉相連的親兄弟。
或者在額娘身體裡的時候,他們本來就是同一塊肉同一塊骨頭,只是現在分做三個人罷了。
劉邦拋妻棄子,舍了父母兄弟才換來六百年大漢江山。朱元璋做了皇帝才想到派人去鄉下接回老母,以致母親鑽進灶台不敢相見。
這些人雖然也是順時而生,生的卻是禽獸之心;順勢而為,為的確實畜生之道。
太子驕縱,大阿哥急躁,都不是好相與的主兒。他既然占了這長子的運道,就算拼得一世辛苦,也該回報這父母精血,外加護得幾個弟妹平安才是。
第101章
討源書屋裡鬧的這一場當然瞞不過宮裡那些大大小小的人精兒。
對於那些暗中看笑話的目光, 繡瑜一律不以為意:“舌頭和牙齒還有磕磕絆絆的時候呢,阿哥們小時候哪有不打架的?”在皇太后、裕王福晉等人面前也隱瞞了十四存心陷害之念, 只說:“小的也太倔了些, 大的也太急躁些。”
她話說得滴水不漏, 十四這段時間又一直跟胤禛住著,看不出來有什麼矛盾。圍觀群眾看了半天的戲, 遲遲沒有瓜吃;又恰好碰上康熙要去蒙古,哪些皇子妃子隨駕, 這才是眾妃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
隨行的皇子很快就敲定下來。太子和大阿哥的任務還是同樣的配方:太子留守京城,大阿哥領兵護衛康熙出行。其餘阿哥,康熙帶得不多,因為三四五阿哥都已經入部學習, 原本只想帶年紀大些的六七八。
一來因為塞外條件艱苦、路途遙遠, 康熙怕兒子太小帶出去出了岔子;二來也是因為此次會盟事關重大,帶著一群猴小子,沒的淘氣。
隨駕的宮妃則以上回去過跟各部王妃們有些交情的德妃, 和打算順路去看看嫁到草原上的二公主的榮妃為首,除了這兩位就是各宮的低階宮妃了。
本來宜妃宮裡的貴人王氏是個熱門人選,可她承寵兩年,終於有了身子。自德妃生了十四阿哥之後, 宮裡已經有整整五年沒有阿哥出生了。而王貴人懷胎數月,肚子尖尖, 喜光怕酸,臉上生了斑痕, 原本九分的長相跌到了五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