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會美化自己的記憶里,何況是正情濃的髮妻,待隆慶帝使盡手段搞死老爹兄弟登上皇位。
他就將原後之位給了她,而他們的孩子,就成了極寵愛於一身,甚過所有子嗣的太子。
而所有的皇子都是在這種陰影中長大的,不管是生母寵冠後宮的皇子,還是本身就驚才絕艷的皇子……在皇帝眼裡全加一起也都不及太子重要,誰要敢挑戰這個事實,就要有被教訓的準備。
後來隨著太子長大,皇帝衰老,在前朝後宮所有人的努力下,這兩位的關係總算出了裂縫,當時的情況甚至比他們想像的更好,太子接受不了父皇猜疑打壓的事實,居然就在羽翼未豐時造反逼宮了。
眼看著他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皇帝卻不像他們所料徹底厭惡了太子。
他雖然不說他們的關係,但他做的第一件事甚至不是調查太子餘孽,而是著人徹查“栽贓陷害”太子的所有事情。
接下來的事就很戲劇了,逼宮造反的前太子並沒有被厭惡,被疏離處置的反而是他們這些人。
不管是寵貫後宮的甄貴妃,還是被他親手拉起來打磨太子的兒子們,甚至是前朝任何要求處死太子的臣子,都失寵的失寵,圈養的圈養,流放的流放……
而一切的罪魁禍首太子殿下沒過幾年,就被賞了個“義忠”的親王封號,被恭恭敬敬的接出來了。
諷刺不諷刺,好笑不好笑?“義忠”兩個字居然被用到了一個大逆不道的人身上,偏偏所有人都攝於帝威,不敢有一句怨言。
而三皇子就是那個被抬起來跟太子打擂台的倒霉蛋之一。
他一出生生母就已經是高高在上的甄貴妃了,所有人都捧著他,年幼時還受太子壓制,可等他初成年時,正巧就在皇帝與太子官系最緊張的時候,一領差事就被扶上了天,開始了光明正大的給太子找不自在的路。
理所當然的,等太子犯事後,就成了第一批被清算的對象,他運氣比其他幾個皇子好些,不過也可能是甄貴妃攬了大部分罪責的緣故,他只被厭棄且擼了所有差事,卻並沒有被圈養起來。
可嘗過權利甜頭的人哪裡還會甘於寂寞?正好隆慶帝為了補償甄家,三天兩頭給奉聖夫人賜東西。
這才有了甥舅聯合控制江南官場並私扣鹽稅販賣私鹽的事情。
近些年皇帝因為身體康健的緣故,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犯猜疑心病了,這些日子正在洋洋自得,可甄家偏偏作死,扯進了幫助三皇子收買官員,甚至控制江南官員升遷的破事裡。
這要是單純牽扯到貪污腐化,皇帝不但不會動怒,說不定還會遮掩過去,上次的拐賣事件不就如此?就算牽扯就去的皇親國戚也被法辦了,偏偏就甄家就被輕拿親放了,甚至還親自出手抹掉了所有痕跡,這無非就是看在奉聖夫人的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