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時順治嗝屁,康熙還小,輔政大臣們又步步緊逼,孝莊不得已就只好將除正黃、鑲黃、正白旗(此乃多爾袞本旗)外的其他五旗都交了出去。
一直到除了鰲拜,其他的輔政大臣也認了慫,這三旗就正式成了八旗中的上三旗。
所以康熙這次把帶回來的近兩萬兵丁直接編進了上三旗,可謂一石三鳥了。
一來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為康熙直屬的三旗,地位遠遠高於其他下五旗,這樣一來,從科爾沁蒙古解放出的席北、卦爾察、打虎兒都作了比較妥善的安置。
不僅可以幫讓他們擺脫了蒙古王爺的奴役,又能充分地顯示康熙的誠意。
二來現在皇子們一個個長起來了,以康熙的打算,是想讓他們掌管下五旗的,畢竟叔伯兄弟再親近,也比不過親兒子不是?
與其放各個王爺們手裡,每年還得好聲好氣地供著他們,當然不如使點手段,把兵權全要過來更舒坦。
這一點你看看大福晉、日後的八福晉、九福晉、十福晉、十三福晉……她們家裡不是旗主,就是左拐右拐也能扯上關係。
可別以為□□的指婚都是亂指的,他如果喜歡哪個兒子,又認為這人雖然沒能力承大位,但管理下五旗還是很有潛力地,就會給他們娶個旗主之女/孫女。
這樣既可以名正言順的把自家兒子插那個旗去,等熬死岳父/祖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他手底下的兵權收回來了。
又能保證自己百年後,新君會因為兵權的緣故忌憚於他們,不要把自己曾經選給繼位者的磨刀石都弄死,鬧成手足相殘的慘劇。
但他又怕兒子能權勢日盛,萬一他們中有人聯合起來蓄謀大位,那自己還真不見得能壓得住。
所以這時候讓自己手裡的上三旗遠遠超過下五旗的戰鬥力,就很有必要了。
然而他想得有點遠,畢竟現在下五旗還原封不動地掌握在人家手裡。
就是進展最快的大阿哥胤禔,也還處在削尖了腦袋往鑲藍旗擠呢!
第205章 清穿32
然而康大大心裡沒有一點的ABCD數, 在他心裡, 上三旗全是自己的, 而下五旗在不遠的未來也即將是自己的兒子的。
這壓根就不是什麼需要疑問的事。
所以等聖旨剛一下去, 還沒等其他的旗主起心思跟他哭窮要人呢。
康熙就先下手為強,下旨禁止黨同伐異之惡習。
他這旨意一出, 不光本來打算套近乎給自己旗要幾千健奴的旗主們蔫了, 連留在朝里斗得火熱的□□跟大阿哥黨也消停了。
顧嫵有時候覺得,以索額圖跟明珠為首的兩黨就是兩塊紅心磚, 哪裡需要哪裡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