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康熙對著羽翼豐滿的幾個兒子起疑心,借著試探試探,顧嫵也能理解。
但既然都到這份上了,直接點不好嗎?非得還擱這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你說這話虧心不虧心?
合著他這是真不怕孝誠仁皇后跟孝懿仁皇后的棺材板半夜立起來找他玩兒!
不過父子兩也算求仁得仁,求義得義了,康熙想達到的目的都達到了,虎槍營連個手續都沒轉就又回到了自己手裡。
顧嫵也得到了一隊兒兵,跟光明正大研究火槍的權利。
說實話這都康熙三十三年底了,再過個幾年,大的幾個都得攪和進奪嫡的事情里來,正兒八經地九龍奪嫡即將拉開大序幕。
但顧嫵可不想真經這遭,康熙早中期時,那乾的實事是相當多,但扯到後期……那叫一個慘不忍睹。
奪嫡風雲下,黨爭站隊層出不窮,整個大清的政治中心裡,大傢伙兒都忙著幹這個,不管正事還是雜事,一旦遞到朝廷來,大家第一時間不想著怎麼好好解決,反而會成各派排除異己的刀子。
今兒你捅我一刀,流放我方一員大將,明兒我捅你一刀,廢你方一方文臣。
而明明一個比一個優秀,放好了領域都能發光發熱的皇子們,也一個接一個的廢了。
熱鬧是熱鬧了,優勝劣汰也體現得淋漓精緻。
可這種情況下,誰為無人兼管而腐敗的吏治誰買單?誰為排除異己空耗的人才、資源買單?誰為因此而耽擱的國家大事買單?
是康熙?還是被廢的太子?或是登基十幾年,為擺平這個爛攤子日夜操勞猝死的雍正?
可醒醒吧!別說他顧嫵來的那一刻,胤禛這人就徹底不存在了,他自己就不是個兢兢業業、力挽狂瀾的人。
就算他能,顧嫵也不打算走這種老路子。
與其等好好的江山被糟蹋成這樣,還不如手握絕對的武力,“和和平平”的完成帝位的接棒,從一開始就絕了後來的亂相。
至於到時候誰當皇帝,那還不好辦?誰能人盡其用就讓誰當,反正自己當好這個手握絕對武力的人就好了。
只要亂不起來,誰當皇帝還不是一樣?
要是實在不行,顧嫵自己過一把當皇帝的癮,然後壓著眾兄弟們幹活也不是不可以。
他就不信心用在一處了,康大大費盡心思教出來的兒子們能幹不出一個真正的盛世來。
握著這麼大金手指,還不讓百姓過得好點,那自己抹脖子好了,難道他不會管,還不能拿武力壓制著會管的人替自己管?
咳咳咳,扯遠了,眼下自己還是一個光杆司令呢!要達到一直部隊控制整個京城的程度,還差得遠呢!
不過有了第一步就有了第二步,哪個人還沒有個把夢想咋地?
顧嫵歡歡喜喜地帶著康熙批給自己的聖旨回了府。
在跟林緒之商量了幾天後,五阿哥身邊就多了個玉樹臨風的白面謀士,寸步不離地跟著他,一道出入五阿哥從聖上要回來的京郊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