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陳民生自然是樂不得,老太太才五十來歲,雖說有時候身子不好,可平常日子能幫忙看家做飯幫著看孩子。
再者還有巧娟巧蓮姐妹照應,要是民安民豐倆人平時再給點兒,基本上花不到他家什麼,這麼好的事情他哪能不答應?
至於陳民安和陳民豐可就不怎麼高興了,一個月一塊錢,一年就十二塊,說起來不多,但也不少,而且一年三節還要有孝敬,加到一起怎麼不也得二十塊錢?
他們去上班還不知道能掙幾個錢呢,還要養媳婦和孩子,再拿回來錢孝敬老娘,怎麼算都不划算啊。
「娘,是這麼回事,我們哥倆說是去當工人,可究竟能掙多少錢,現在也沒數兒。
再說我們到了那頭還要安家,孩子娘又得在家哄孩子出不去幹活,掙那點兒錢也不夠幹什麼。
娘,您看看這樣行不行?一個月一塊錢的事情就免了,您要是病了吃藥花錢呢,我們哥三個均攤。
一年三節,我們照著五塊錢的標準孝敬,這樣行麼?」陳民豐比較精明,眼珠一轉,想出了更有利的條件。
「對,對,娘,我們過去了也是先從學徒工開始,工資低,一年交給您十二塊,的確是多了點兒。
三弟的主意不錯,我看就照著三弟說的做吧。」陳民安也回過味兒來,趕緊點頭。
陳老太太主要是為了以後多個保障,她怕兒子們以後不管她,所以才提了條件。她畢竟還是心疼兒子,想了想,也就答應了。
「那也行,就照著你們說的吧。你們幾個,趕緊把東西都收起來,別讓外人看見,看見了那都是麻煩。
但凡日子能過下去,也別急著出手,留著總歸有用,也囑咐你們媳婦,出去別胡說,當心讓人惦記上。」
陳老太太這輩子經歷的事情太多,頗有些眼力和見識,絕不是王氏妯娌幾個可比。
老太太對兒子是真心實意的疼愛,即便鬧到現在,老太太也不忘了替兒子們打算。
陳民生三個人聽了趕忙點頭,把各自分到的銀元寶和銀元都小心收好放起來。巧娟姐倆,也把首飾都擱好了。
這些東西輕易不能讓外人見著,不然可都是大麻煩。
等著眾人都收拾妥當,陳民生親自出門,去鄉政府,把韓書記和民政助理請來,讓他們幫著主持分家。
趕巧韓書記和民政助理都在,一聽說陳家分家,就全都過來了。
進了門,老韓書記先是勸了一番,「你看看這事鬧的,這去年剛分了地,別人家都巴不得一家子擰成一股繩拼命幹活掙錢,你家這怎麼還要分家呢?
就算是民安民豐要去上班,也不用分家啊,這多好的事情,家裡有地有房,還有人上班掙錢,這好日子就在眼前,分家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