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就去你家住一晚上休息一下,明天我再坐車往回走。」
就這樣,巧蓮跟著萬喜出了車站,然後騎著自行車帶著巧蓮往自家走。
「二姑,我們家也買房子了,買了一處不算小的院子,前些天收拾了一下搬過去住。
我打電話給家裡了,二姑夫說你出門在首都回不來,二姑夫自己一個人看著四個孩子也忙不開沒能來。
倒是我嘉康哥,和嫂子一起來了,還給我們送了不少東西呢。」一邊騎車子,萬喜就把家裡的事情說給了巧蓮聽。
陳民豐夫妻看巧蓮買房受到啟發,於是就在通化比較好的地段安買了一處帶著鋪面的院子。
跟曲家那個挺像,前面是幾間鋪子,後頭是住宅,還有倉房庫房之類的。
如今通化的房價不算高,這麼一處房子也就花了兩千多點兒。
那房子不錯,簡單收拾一下就能住人了,所以前陣子陳民豐父子抓緊時間收拾了房子,然後就搬了過去。
「我媽這幾天還念叨呢,不知道二姑什麼時候回來,她想把前頭的鋪子自己開起來。
整個副食店,賣點兒豬肉雞鴨什麼的,再做各類熟食往外賣。
反正我爸也快退休了,單位里也沒什麼活,正好一家人整個鋪子干點兒啥,總不能坐吃山空。」萬喜一邊騎車,一邊念叨。
第1151章 陳民豐新家
如今這年月,不管什麼工廠里,都是工人過剩的狀態。
因為在這個時候,對於工人來說,這個職業似乎不是一次工作的機會,反而像是一種應得的福利。
父輩如果有人在工廠里上班,等他退休了,兒子可以接班,順理成章的就能到工廠去工作。
再加上其他渠道進工廠上班的,可想而知,一個廠子裡有多少剩餘的勞動力。
巧蓮記得以前看過一份報導,說的就是這個年代工廠里的情形,幾乎一個崗位上差不多有三個工人。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很久,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各地體制改革。
別看陳民豐是在鋼鐵廠,那裡面也是一樣的情況。
像萬喜這樣年輕的多少還有活可以干,像陳民豐這種歲數大一些,眼看著快退休的,每天去上班就是點點卯,然後喝茶看報紙而已。
所以之前周氏跟巧蓮商議著說是想要開店的時候,巧蓮是滿贊同的,這種情況下就得另外找個路子,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陳民豐和周氏兩口子離著退休也沒幾年了,就現在這情況,完全可以請個長假,在家干點兒什麼。
反正請長假扣工資不扣工齡,等著退休了一樣也不少拿錢。
趁著現在趕緊打算個退路,等以後真的裁下來了再琢磨出路,那可就晚了。
再說曉雅沒工作,老兩口幫著曉雅哄著孩子開個店,不是挺好的事情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