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真把時尉分到三水師範,那他們真的是連哭的地方都沒有了。
人都是貪心的,放在往年,出了一個三水師範的學生,他們都能樂得找不著北,但和燕大一比,那就什麼也算不了了。
燕大啊,那可是燕大,出來就能直接分配當幹部了!
領導們心裡為自己領導下出了一個燕大學生而高興,同時有升起了許多的嫉妒。
燕大畢業才多大?二十二頂天了!但二十二歲出來之後,就比他們這些四五十歲的老幹部還要厲害官威還大了!
「常校長,時尉同學應該不是那種愛撒謊的人,志願的事情,還要麻煩你多調查一下,也給我們安安心。」鎮長客氣地說。
「一定一定。」常校長心裡已經猜到了什麼,心裡將那些老師罵了個半死,但面上還是得保持好笑容。
老師改學生的志願不是什麼新鮮事,這是所有老師都知道的連潛規則都算不上的事情。
他們的本意是為了學生好,想讓學生別那麼衝動。
即便之前出過老師的「經驗」而將志願更改得面目全非,最後讓本來能上本科的學生只能上大專的例子,但老師和校長們都不在意。
現在的大專可比普通的本科要之前,出來就能多一門技術,學歷又比中專好,分配的工作也好,有什麼不滿意的!
可這更改志願的事情放到時尉身上就麻煩了。
時紡的分數太高了,高得讓市裡的領導也不得不重視一下。
往年的「三水市第一名」都出在市區里,像他們這樣不起眼的小縣城還是第一次。
雖然這樣的事情可以解釋為「好心辦了好事」,但校長並不是傻子,他一開始咬死了時尉的志願,且不斷地在領導們面前夸著時尉,就是為了將「時尉有能力有信心能考這麼高的分數」的印象跟扎在領導們的腦中,而不是去計較「他為什麼會填一個這樣遙不可及的志願」。
雖然領導們也不會去計較這些。
常校長一開始確實是成功了,但時尉的兩句話卻讓校長的期望變成了泡影。
領導們可以裝聾作啞,但那是時尉不提這茬的情況下,時尉一說,領導們就順勢而下將問題全部推給了常校長。
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那就是不能讓這些規則出現在大眾的面前,志願的內容連學生之間都不知道,那可真是太可笑了。
考大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校里甚至有復讀三四年的「新四軍」,要是被人挑撥成「我們沒能收到錄取通知書是因為老師將我們的志願改糟了」,那他們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