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大約貴妃收到這信的前幾天,七月底的時候,內閣、九卿、詹事、科道合詞劾奏年羹堯‘欺罔悖亂’各款,請……加誅,以正國法。皇上諭稱,自古帝王之不能保全功臣者,多有鳥盡弓藏之譏,然而委曲寬宥,則廢典常而虧國法,將來何以示懲?此所奏乃在廷之公論,而國家賞罰大事必諮詢內外大臣僉謀畫一,所以,現在已經降旨,詢問各省將軍、督、撫、提、鎮,各秉公心,各抒己見,平情酌議。應作何處分,不久收齊了各大臣的意見,皇上就會有決斷了。”
“已經壞成這樣了……”年貴妃喃喃,整個人軟在椅子上。
她應該很清楚,各位大臣“各抒己見”,是一定可以做到。“各秉公心”,就很難講了。年羹堯作威作福,向來貪心不足,手段又狠辣,早已得罪了滿朝有聲望有勢力的老官員,他新結交、提拔起來的一批官兒,又已經被皇帝先下手免的免,逮的逮,這個時候叫官員們發表意見,不但年羹堯本人必死無疑,恐怕又是一樁全族覆沒的大案。
人到絕望,卻突然會產生一鼓勁兒似的,年貴妃一撐椅子瞿然而起,“撲通”跪下道:“請妹妹救救……”
我連忙去拉,哪裡拉得起,一急自己也和她相對跪下了:
“姐姐你這不是折殺我嗎?凌兒同為一介小女子,況且後宮不能干政,這等國家重案,我哪有那等能量左右其局?”
我說的又快又急,把她的話擋了回去,等我說話,她才悽然一笑:
“妹妹別心急,我還不至於糊塗到那份兒上。哥哥自幼就是個心大的,誰也拘束不了,既碰到皇上,有這麼一場君臣際遇,想來也是天定的……但我求請妹妹說句話兒的,是我在蘇州的姐姐。”
那張紙還捏在我手裡,我一邊拉她起來,一邊問道:“貴妃的姐姐,既已出嫁為人婦,與此事毫無牽連,皇上連貴妃你都有意保全,不會連累無辜之人的。”
“說是無關,唉!怎奈……女人家的命,是隨著她男人的。”
“她的夫家是?……”
“就是寫這封信的人,現在的蘇州織造胡運輦。我和姐姐雖不是一母所生,卻自幼一起長大,同吃同住,從未分開,那時我父親還只是漢軍綠營里一名武官,家境雖平平,好歹也教養我們姐妹和旗下格格的規矩不差,深閨里就只有兩姐妹做伴兒,我們小時候就約好說,今後嫁了人,兩家也要尋相鄰的宅子住,姐妹好時時見面……”
她有些哽咽,我抓住話縫兒,問了一句:“這位蘇州織造胡大人……”
“瞧我!叨念的什麼呀?正事都說不好。”她自艾自怨的樣子也很可愛,我不由一笑,聽她接著說道:“那時侯大哥還沒得幸見到咱們皇上,胡家是京中小吏,與我家也算門當戶對,姐姐嫁過去有兩年,大哥在咱們皇上跟前漸漸有了臉,我才十四歲,糊裡糊塗的,就進了四貝勒府服侍咱們爺。後來……雖然外頭事兒多,但沒咱們女人家什麼事兒,姐妹雖不能想小時候想的那樣,仍住在一處,但也時常相聚,情分不減……誰知咱們爺登了基,那胡運輦忽然托人四處活動,想謀個肥差,就瞧上了南邊最早被抄家的李煦大人那個位置。”
羅羅嗦嗦說到最後一句,提到李煦,我立刻想起來了,立刻問道:
“我知道了,就是接任李煦蘇州織造,並督察辦李煦虧空案的那位胡大人?”
“正是他,可是他官聲不好?唉,我那時候就勸姐姐說,胡大人沒受過歷練,沒辦過大事,卻一下就想擔起這樣的大案,要是有個閃失,對皇上不好交代——皇上對人,越親的越嚴,自家人出了差錯,從來不饒的。我姐姐和大哥是同母所生,爭強好勝的心也有幾分,見是機會,也聽不下我勸了,竟也慫恿著胡大人,興沖沖任蘇州織造去了……”
“那現在怎麼又不好了?這不上任兩年多嗎?”
“或是命數,該年家到這一步,那胡大人也不知道怎麼做的官兒,皇上剛登基,緝拿了一大批官兒,正指望有個靠得住的人替皇上賣力辦事,那胡大人卻到處和稀泥,前任的虧空沒補上,自己的差事也辦得一件不成……皇上年年斥責他,只因忙不過來,且讓他混著,誰知今年,皇上說蘇州織造負責給西邊將士造的戰衣都是劣質布匹,棉也是陳年破絮,不能禦寒,害得士兵們上戰場吃苦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