傭人有幾種,各頭目叫做“博什戶”,雜役有的叫“蘇拉”,有的叫“披甲的”——“披甲的”是由護衛兵丁“轉業”的,一般都是老頭兒。而童年執役的“小蘇拉”也叫“哈哈珠色”(滿語),其他如“關防院”內媽媽、嬤兒、陪房、水上等,也有二十餘人,其中甚至還有當過“薩瑪太太”(滿教女巫)的。
此外還有婦差。陪奉,是在福晉身旁的婦差,一般四、五個人伺候一個主子。看媽,又稱“老媽”,是四阿哥幼年時的婦差,阿哥成人開牙建府後也可一直留在身邊侍奉,另有體面。精奇”、“水上”和“嬤嬤”則是伺候世子爺們的婦差:“精奇”是滿語,即看媽,地位最高,工資也最多;“水上”又叫“水媽”,專門擔任生火、燒水、洗衣、作飯等工作,地位最低,工資最少,受累最多;“嬤嬤”即乳母。
而丫環人數更不少,她們又叫姑娘,這都是客套的稱呼,反之便叫“丫頭”,不客套的還在上面加“使喚”兩字,叫成了“使喚丫頭”。她們在“婦差”中的地位最低,府中人人都有管束她們的權力,受盡累,吃盡苦,待遇皆不如人,人人都比她們高。丫環們大致都是從三個方面進府的:或由宮中“賞”來,或“家奴”或佃戶家徵用來的,或由親戚援引來。一進王府,便指定一個“婦差”管理,被丫環稱作“姑姑”。姑姑對丫環可以說無所不管和無所不包,先要教她們學習當婢女的成套規矩:比方,對主子不能說“我”,必須自稱“奴才”,主子呼喚,答話須說“口庶”。還有端茶、打手巾、侍立的姿式、向主子稟事、為主子開門和掀帘子、磕頭與請安,都要按照姑姑教給的一定的程式進行,對這種既嚴格又繁瑣的要求,誰要是不注意弄錯了,輕者挨罵、罰跪,重者挨一兩記巴掌或一頓竹板子,大約須經半年的培訓,姑姑認為磨練得象個樣子了,這才能派到各房去當“上差”,像翠兒那樣由四阿哥帶回,且一進府就能在福晉院裡使喚的簡直就是無敵幸運星了。凡此種種,都是我聞所未聞,卻是平日大家口中的高頻詞彙,一個聽不懂說的誰是誰,就得鬧笑話,且各級有各級的禮節應酬,萬萬不能弄混
不分古代現代,沒有懶覺好睡的日子絕對是痛苦的,但我要說苦,還有比我更苦的呢:貝勒府除大書房,還有小書房,那是四阿哥的世子和格格們讀書的地方。真是沒有看不到,只有想不到。這些世子格格也算發育中的金枝玉葉吧?嘿,他們要是到了現代,一定會高興的哭呢!
他們幼年時期就要開始學習,而且極其艱苦:每天一到鐘點,必須始終在磚炕上正襟危坐,開始聽講,朗誦課文,背誦課文,以及讀詩作詩,讀文作文,寫蠅頭小楷,並臨碑帖……除了大小解之外,不到放學時間,想緩一口氣的時間也沒有。
像四阿哥他們那些皇阿哥,有個十項全能奧林匹克比賽潛在冠軍老爹康熙爺,想必更苦,小時候過的還不知是什麼日子呢,我這點折磨在他眼裡簡直就不值一曬罷。我在大書房住下後,就又換了男裝,為的是出入方便,反正我身形瘦削,並不顯眼。
貝勒府每天兩餐主食,貝勒爺、兄弟和老師,在外書房開飯;內眷在萬福閣後廈兒開飯。內由太監“打發”,外由隨侍料理。每日正午和晚六時左右,分開兩撥兒。而我不算外,也不算內,到時辰自有食盒送過來。
至於每晨早點,是由專人購買吊爐馬蹄、麻醬及各種燒餅和油炸果,分與各房,從不換樣,也短不了我的份兒。
可惜我過了剛開頭的新鮮勁兒,就覺得這早點太不夠味,經常分給下面小蘇拉們,結果忙一天下來營養跟不上,動輒眼冒金星走路亂撞書架,手上腿上出幾個烏青塊是家常便飯。不過就算如此,我也寧可在這兒過被四阿哥女人當男人使、男人當畜生使的書房生涯,好過到內院去面對那群妻妾丫頭婆子。三個女人一台戲,我一現代主義靈魂,不去爭那女主角,進貝勒府第一天就險些栽跟頭,我對此的感想是:謝謝,謝謝,比較恐怖。
北京俗諺“立了秋,把扇丟”,即使余暑未消,也是一天一天地向涼的趨勢發展,“秋老虎”嚇不倒人,四阿哥素性惡熱貪涼,這樣天氣,他的脾氣仿佛無形中也小了。何況一連忙了多日,戶部追帳的事情已經理出頭緒,四阿哥他們爺們幾乎每晚又開始有酒會,那些青年王公、朱門子弟輪番做東,賭酒饕鰜,彩袖殷勤,觥籌交錯,清歌一曲,不計量珠,有“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之興致,而局中人亦“拚卻醉顏紅”,無所不至。經此一來,壓在我們下頭人肩上的壓力便輕了不少,別人也還罷了,我是“阿彌陀佛”滿口念經,得空便倒,偷懶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