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雖然唐燁再三強調,李真不會種蘑菇,腦子裡只隱約有點點印象而已,雖然唐高林兩口子都說種不種得成都沒關係,可是,是人都知道,唐高林兩口子有多希望蘑菇能種出來,家裡需要新的進項啊…
唐燁嘆了口氣道,“如果到時沒種出來,不光爹娘會失望,我和你,甚至妹妹也都會失望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只能好好做,這樣就算日後沒做成,至少我們也能給自己一個交代。”
李真很沒信心的問道:“怎麼好好做啊?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弄呢。”
唐燁想了想,問道:“你能識多少字了?”
李真略微思考了一下,道:“應該有一百多個字了。”說這話的時候,李真的臉又紅了一下。
唐燁在肥腸攤子沒什麼生意的時候,也會湊到唐高林的寫字攤前跟著認字,雖然認繁體字有些困難,但比起李真來,唐燁真的可以當起“神童”兩字了,害得唐高林越發的遺憾,為什麼唐燁不是兒子呢,所以,李真一聽唐燁問這話,就覺得有些慚愧。
而唐燁壓根就沒注意到李真的情緒波動,而是自顧自的問道:“你會認的字里包括了蘑菇兩字吧?”
見李真點點頭,就交代道:“那你擠出時間去書攤逛逛,試著找找農書,看有沒有和種蘑菇相關的…”
唐燁不知道蘑菇人工種植技術源於何時,但是卻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很有信心。
李真真的在繁忙的春節前去書攤逛了兩次,第二次回來猶猶豫豫的說,他發現了兩本書,裡面寫了關於種菌的方法,然後問唐燁,“俺覺得這個菌就是蘑菇。”
唐燁沒嘲笑李真,而是給了一番表揚,“對,你肯定是對的,這菌絕對就是蘑菇。”
李真咧嘴笑了,“有寫字我不認得,不過沒關係,我明天再去看看,將那模樣給記下來,回頭問叔。”
唐燁自然是給了一個讚許的笑容。
結果,李真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才將兩本書的種植方法給背了下來,唐燁以為內容肯定很多,所以李真才會花這麼多天的功夫強行記憶,可等李真用樹枝給唐燁在坡地上默寫完後,唐燁實在沒法由衷的誇讚他,因為,李真所寫的總共還不到150個字。
它們分別是唐代《四時纂要》里記載的“三月種菌子,取爛構木及葉,於地埋之。常以泔澆令濕,兩三日即生。”又法,“畦中下爛糞,取構木可長六、七尺,截斷磓碎,如種菜法,於畦中勻布,土蓋。水澆長令潤。如初有小菌子,仰杷推之。明旦又出,亦推之。三度後出者甚大,即收食之……”以及元代《王禎農書》里的“以蕈碎剉,均布坑內”。
雖然李真已經就不認識的字請教了唐高林,但唐燁最終還是沒贊李真聰明,實在贊不出口,於是就直接和李真討論起這文言文了,文言文可不是每個字都認識就能弄對意思的。
不過,經過連蒙帶猜,唐燁和李真還是明白了個大概,唐燁終於知道,為什麼古代有農書,但是有些技術也沒流傳的原因了,這也記錄的太簡陋了,看來更多的還得靠自己摸索啊。
而且,唐燁記得以前在家轉電視台的時候,曾瞄到過某個頻道正在說蘑菇種植,依稀記得好像沒種在地里的啊,而且好像全是長在一根一根的木頭裡的。
因此,唐燁便決定了,反正都是摸索,那就地里也種,地面上也放,雙管齊下,來個雙保險。
對於李真提出的時間問題—農書里可說種植時間的--,唐燁也沒在意,“咱們不是要用茅草來保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