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賢沉吟半晌道:“經商里的門道可多著呢這事還得從長計議,貿然決定的話可不穩當的。對了,妾身在娘家掌中饋時知道點家裡的情況,好像是直接參股一些商戶,商戶們用瑪法的權勢保障生意不受官府刁難,相對的每年妾身的瑪法能獲得一些可觀的分紅。這種來錢的路子倒是個好法子,只要參股之前打聽好商號的名聲,別是借了咱家的勢仗勢欺人或違法就行,不是比另派人去做方便的多麼?”
胤礽想了想點頭道:“這些就交給你了孤也不是很明白。反正要人還是要什麼的你只管說,把這事辦明白了就行。”
淑賢點頭應下。
兩口子商量完正事,又跟吉泰玩了會,這才相伴著回房歇息去了。
如此過了兩天,淑賢先是陸續在京郊買了幾座莊子,又派人去關內找些土地肥沃的莊子買下,另外還有江南那邊能種兩極稻子的地方也不落下。陸陸續續的竟是讓淑賢圈中了不少好地方,每年莊子上能收上來的銀子也夠些基本花費了。
除了買地這個最安全的賺錢法子外,淑賢又買了許多鋪子來。京城的有江南的也有,還有廣東那邊的也沒落下,那頭可是有十三行的,吝個鋪子做做洋人生意也著實不錯。買下的這些鋪子,除了各地留下一間以外,剩下的都租出去收年租了。至於留下的這些,看過不少清穿小說的淑賢還惦記著收些洋貨運到各地賣賣,好賺些差價呢
不過淑賢是個挺有自知之明的人。她上輩子就沒做過生意,這輩子雖說在伯爵府管過家,在毓慶宮掌過宮務,但這兩樣都不是做生意。淑賢篤信一行有一行的門道,她既然從沒做過生意,那就別想一步登天的美事。
雖說不少清穿文里的女主都能隨便倒買倒賣些洋貨和瓷器就能賺的盆滿缽滿,但淑賢卻覺得,若是這招來錢快又多的話,怎麼別人不干呢?可別說古代人沒有現代人聰明這類的話,淑賢穿過來以後見到的古代人可真沒幾個笨的。眼光長遠的也不是沒有,但還真就沒聽說誰能倒賣點洋貨就富可敵國的。
這裡面絕對有門道,淑賢敢肯定。
於是性子本就謹慎的淑賢只打算小小的試試水,先在廣州那邊開個小鋪子,稍微收點洋貨,然後再運到她在江南和京城買的鋪子裡賣掉。先來上它一輪,見見效果。反正毓慶宮的存款還有一些,淑賢的嫁妝也沒動用,暫時還是不缺這門生意的銀子的。
搞定了莊子鋪子之後,淑賢才盯上了給商戶參股的事。這事其實有點類似於官場上的潛規則了,基本上有點勢力的官都有罩著的商人。差別只在商人多少罷了。
士農工商,商排在最末,那地位都趕不上農民。當然,這只是普遍存在的形勢罷了,其實若是經商經的富可敵國的話,那你就牛叉了,就是有一兩個酸人埋汰你社會地位低,但大部分人還是會一邊心裡埋汰一邊面上奉承的。
不過富可敵國的商人絕對少,或者說在這大清朝里幾乎就沒有。但做到一城一池裡最富的商人還是有的,而這些商人為了生意不被地痞無賴和官員捕快搗亂,那最起碼是要有個靠山的。有人罩著了,‘官商勾結’了,才能睡個踏實覺不是?這也導致了官員參股商號的情形產生。
大部分官參股那都是不用掏銀子的,只等著每年分紅時賺銀子就行。
可這事雖是潛規則,但畢竟沒個法律條文明文規定不是?淑賢也擔心這種事成為胤礽的‘把柄’,乾脆挑好誠信經商的商戶後,直接掏銀子買股份,這樣咱就是投資而不是收受賄賂了。
淑賢盡一切可能的在不給胤礽攬禍的前提下賺銀子,而胤礽則練著忍功整天在朝堂上周旋。
三月初二這天,十七阿哥出生。淑賢一早聽到信後,領著笛兒等人就去了密貴人王氏那。等淑賢到的時候,王氏這已經鶯鶯燕燕的一屋子女人了。神馬佟妃、惠妃、宜妃、德妃啦,成嬪、定嬪、僖嬪、端嬪啦,還有大福晉、三福晉、四福晉、五福晉啦,凡是能來的基本上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