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人指指遠處的一群人,“這裡已經沒多少人了,我們都是去瑞城坐火車的,有親戚就去外地投奔親戚,沒有親戚就去大城市打工吃飯,再怎麼樣都好過留在這裡餓死啊。你要是也去,跟我們一起走,省得落單哩。”
阮蘇點點頭,抓住她的手,“那就謝謝嬸嬸了。”
她決定了,她要去晉城。
阮蘇在這個女人的邀請下,加入那支近百人的隊伍,徒步走向瑞城。
出發後的第二天,她便無比慶幸自己遇上了好人。這些人提前做了準備,隨身帶著乾糧,並且願意分一些給她吃。
作為報答,她把自己來時路上看見的情況與他們分享,認識了許多人,比如邀請她的那位中年女人姓張,丈夫與兒子已經提前走了,身邊只跟著個十三歲的女兒。
他們詢問阮蘇的名字,她怕惹上麻煩,仗著自己如今的打扮灰頭土臉,早已不是原來光鮮的阮老闆,編了個假身份——在段公館做過事的丫頭小桃。
大家知道她是段公館出來的人後,看她的眼神帶上同情,紛紛惋惜段老闆死得太突然,太慘。
阮蘇向他們詢問了小曼與趙祝升的去向,沒有人答得上來,只好作罷。
在還算融洽的氛圍中,逃難隊伍抵達瑞城。有人掏錢買票,也有人留在了這裡。
阮蘇當掉小鳳仙的金鐲子,買了一張去晉城的三等票,與張嬸母女上了車。
車上擠得堪比罐頭,少量的座位早就被人占沒了,絕大部分人都站著。肩膀撞肩膀,腳心踩腳背,非得把腦袋伸到窗外才能吸上一口新鮮空氣,但是也得當心後面貨車車廂的煤灰會飄進鼻子裡。
火車拉響長笛,冒出一連串黑煙,老牛拉破車似的,艱難緩慢的上路了。
第62章
盛夏的天氣里擠火車,還是沒有空調風扇,靠燒煤提供動力的蒸汽車,感受不如直接躺蒸籠,起碼蒸籠里的包子是香的,而那些乘客的腳與汗水是臭的。
阮蘇起初還能站著,半天之後腳酸得站不住,想席地而坐都辦不到,因為前面後面都是人,擠得密不透風。
她想了個辦法,兩隻腳換著站,勉勉強強撐著。
張嬸的女兒個子矮,看不到窗外,只能時時詢問她們外面的畫面,正好為阮蘇分散了些注意力。
火車行駛了三四天,走走停停,每次到站總是下的人少,上的人多。
阮蘇的腳徹底沒知覺了,木樁子一樣杵著,支撐她不倒。
她也懶得管,在心中默數時間——瑞城到晉城總共需要六天,再過兩天,她就能下車了。
張嬸的目的地比她近,明天就將與她分別。
晚上兩人還特地說了一番道別的話,張嬸知道她無親戚朋友,囑咐她到了晉城一定要托人帶話給她報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