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岳不敢再質疑了。
大伯母又找了八雙穿到半舊的草鞋出來,一邊說道:“走遠路不能穿新草鞋,免得磨腳。”
顧岳本來想說他可以穿布鞋,不過很快明白過來,一群草鞋裡出現一雙布鞋,實在太打眼了,只怕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群挑鹽客里混了不一樣的人,懷疑有什麼問題,從而惹出不必要的麻煩來。
大伯母顯然也想到了顧岳平時很少穿草鞋,擔心他穿不慣,特意用舊布頭將八雙鞋的內里包括夾趾都縫了一遍。雖說比別人家的草鞋講究一些,到底還是草鞋,不至於引人注意。
穿的衣服,不能太整齊也不能太破爛,肩膀那裡要特別加厚,多縫兩層布料。顧岳又請大伯母在自己和大伯父的衣服里都縫了一個暗袋,裝了一瓶白藥以防萬一,又拿了一瓶白藥出來,準備留給李長庚。
水壺、扁擔、籮筐、蓑衣、雨笠上,都要做標記,用紅漆在不顯眼處寫了黃豆大小的“顧”字與“韓”字,又標了個“廿二”的序號――大伯父在韓字輩里排行第二十二,本村人看了就知道,外頭人就算看到了也不容易按圖索驥地找到人。
顧岳回來的當天,各家都在忙著打包行李。第二天上午正式編隊。今年去廣東挑鹽,總計四十三名男丁,前哨兩人,後衛兩人,哨衛之外,專門有兩個雜役伙夫,挑著鐵鍋蒸籠水桶燒水壺吹火筒以及前哨後衛的米袋路菜等雜物――這兩個雜役伙夫讓顧岳覺得,村里大概一直是按著長途行軍的套路來安排挑鹽的隊伍的;其餘三十七人,分成三隊,甲字隊多一人,大伯父是乙字隊的隊正,顧岳和李長庚自然都編在這一隊。
因為要走遠路,沒有背惹眼的□□,而是將村里原有的三枝□□都帶上了,加上顧岳手裡那枝,總共四枝槍。村長又來和顧岳商量,問他能否去八橋鎮上向張斗魁借兩枝□□。有這六枝槍,也差不多夠對付小股土匪了――至於大股土匪,自然是要提前避開,他們是去挑鹽不是去剿匪的。
為了鄭重起見,村長和這次挑鹽的總隊正顧九叔父一起陪著顧岳去拜會了張斗魁。這個面子,張斗魁還是樂意給的,慷慨地借了兩枝□□出來,還額外送了顧岳二十發子彈。
將槍交到村里,回來後,大伯母悄悄地對顧岳說,誰家出了槍出了子彈,都是掛在公帳里,到時按鹽利分份子錢的,叫顧岳不要在口頭上計較,畢竟這回的槍算起來足足也有一半是顧岳拿出來的。
下午村長和顧九叔爺又檢查了一次編隊與行裝,尤其是武器與配合。前哨與後衛這兩組人各帶了一條狗、一枝□□,另又每人拿了一根頭尾包鐵的木棍;另外四枝□□,顧岳自己一枝,每個隊槍法最好的那個人再各帶一枝在身邊。此外,多數人都帶了一把短刀,也有帶其他短兵器的,藏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顧岳自然也帶了一把刀。
除了刀與槍,扁擔其實也是得用的長兵器。村里很有些人能用一根扁擔撂倒七八個大漢。顧岳初初和他們交手時還曾被打得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