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底,理察(雷寶兒)作為戰俘,被中國方面交還給美國。他在中國關押期間,終於有時間好好反思,反思這場戰爭,反思從小以來的仇恨和成見,反思自己的根……
回到美國後,理察不久就從軍方退役,開始打理起家族企業,成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企業家。
當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拂滿中國大地的時候,在中國的雲南,來了第一批到華投資的美國商人,其中就有一個叫理察的曾經的戰俘。
他後來經常往返於中美之間,在和中國做生意的時候,他始終記得他的龍爸爸的一句話:“即便要維護美國的利益,也不能損害了中國,因為你的根在中國。”
……
(三)
兩天後,已到了偵察連回國休整的日子。隊伍整裝待發,但官兵們遲遲不肯挪動腳步,他們還在擔心著他們的連長。後來,指導員帶著三位排長又來到野戰醫院思龍的病床前,他們想問問目前的情況,否則不能放心地離開。
主治醫生說,現在野戰醫院的條件有限,如果能將思龍轉送回國,在國內護理條件會比較好,但現在急缺救護車和護送人員,而且山路顛簸,他現在的身體條件也經不起任何的晃動了。
聽到這兒,指導員和幾位排長几乎都異口同聲地喊了出來,“我們來送連長回去!”。
是啊,偵察連正好輪到回國休整,戰士們也不想和連長分開,如果能夠親自將連長護送回去,戰士們才能稍有心安。
“可是,你們乘的是卡車啊,這個條件可不太好。要知道他剛做完手術的身體就像是瓷器一樣,經不起任何的震動!”醫生還在擔心地嘮叨著,但指導員已經行動起來,他一面讓一排長回去傳令做出發的準備,一面用醫院的電話向上級領導說明情況並請示批准。
在向上級做出了解釋和請求後,上級終於同意了指導員的方案,就用來接偵察連的卡車送思龍回國。連隊裡的衛生員負責給思龍輸液並隨時照顧;野戰醫院準備了足夠的藥品,而戰士們將卡車裡仔仔細細地鋪上了幾層行軍被,再將思龍的擔架小心翼翼地放了上去。
出發了,回家了。指導員將護送思龍的任務當成一場戰役來指揮,安排了兩個班的戰士看護擔架。在道路顛簸的時候,必須由每個人用手抵住擔架,要求做到不能有一絲的晃動。除了安排衛生員隨車照顧以外,他自己就在駕駛室觀察路況。
……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