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宮裡的事兒還真說不清,當年淑妃可是寵冠後宮,宮裡那麼多嬪妃娘娘,都加在一塊兒也抵不上淑妃的一半,聽說當年皇上都准了淑妃回鄉省親,余家如此顯赫,皇后娘娘都沒回家省親,可見淑妃多得寵,可惜未等成行,就一命嗚呼了。
皇上如今提起蘇毓敏來還恨得牙根兒痒痒呢,可以想見,若懷清姑娘跟蘇毓敏牽連上,那絕對沒好兒,以爺對懷清姑娘的心,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姑娘有任何閃失的,故此,這事兒不管查出的結果如何,都不能透出去。
可喜想想這些都頭疼,怎麼這一來二去得又跟淑妃一案牽一塊兒去了,也不知爺這麼替那丫頭著想,那丫頭領不領qíng。
這會兒懷清可沒空想這些,一聽陳皮說陸興死在大理寺天牢里了,腦袋就嗡一下,陸興都到了京城大理寺天牢,都能讓人滅了口,可見邱家兄弟的勢力不止在江南,在京城一樣可以呼風喚雨。
是自己想的太簡單了,疏忽了邱家兄弟心狠手辣膽大妄為的程度,這倆人為了自保,什麼事都gān得出來,陸興死了,下一個……
懷清想起葛連升,心裡咯噔一下,這招李代桃僵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葛連升臨陣倒戈,才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換了人,如今陸興一死,邱家兄弟自然也知道葛連升背叛了他們,便為了震懾江南其餘官員,也得把葛連升料理了。
想到此,急忙站起來道:“快,去通判府。”
懷請剛出大門,就見通判府的大管家正好下馬,三步兩步跑上來噗通一跪:“姑娘您快著救救我們家老爺吧,不知怎麼了,從前頭衙門回來,便躺在炕上動不了了,叫也不應,就跟丟了魂一般。”
懷清道:“大管家別急,我這就去瞧葛大人。”
懷清到了葛府,葛連升的娘跟葛夫人正在chuáng前守著,葛夫人手裡捏著帕子哽咽著直擦眼淚,老太太倒還算穩,見了懷清道:“上回蒙姑娘救命之恩,尚未報答,如今又要勞煩姑娘了。”
懷清忙道:“懷清是郎中,治病救人是應盡的本分,老夫人客氣了,況葛大人今日之禍,懷清也脫不開gān系。”
說著上前號脈,一邊號脈,一般觀察葛連升的症狀,見他表qíng淡漠,兩眼發直,從藥箱裡拿出針,刺面部的xué位也不見絲毫反應。
開口問:“葛大人,可知我是何人?”
葛連升兩隻眼珠緩慢的轉了轉,很久方吐出一個張字,便不再說話了,這症狀懷清異常熟悉,在急症科實習的時候,曾經接診過好幾例,這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
想不到在古代會遇上這種qíng況,想出用這個法子殺人,真是yīn損到了極點,而且,人死了也不會有人懷疑,根本查不出病因只以為人傻了,古代的解釋就是失魂症,其實是中毒……
☆、第83章
老夫人看向懷清:“如何?”聲音有些輕微的顫抖,可見內心並不像表面一樣安穩,俗話說母子連心,更何況,葛連升事母甚孝,母子間的感qíng比別人深厚的多,眼瞅著兒子痴傻一般的躺在炕上,當娘的沒個不擔心的,只不過為了一大家子,極力壓抑罷了,畢竟若老夫人亂了,下頭就更不用說了。
懷清沒回答,卻轉頭問管家:“大人今兒去了哪裡?”
懷清心裡著實疑惑,若葛連升只去了衙門,如何會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在古代唯有燒炭一個途徑,若是隆冬時節,還算合理,如今可是六月,人人打扇,戶戶納涼,誰還會點炭火盆子。
更何況,衙門的屋子懷清是去過的,四敞亮開的,便燒個炭盆子也不至於中毒,故此,葛連升這毒實在蹊蹺。
管家目光閃了閃,吱吱嗚嗚道:“就,就是在衙門裡辦公了。”
懷清搖搖頭道:“大人這不是病,是毒,所以我才問大人去了何處,若在前衙辦公,怎可能中毒?”
老夫人明白過來厲聲道:“gān系連升的命,還不從實招來。”
那管家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非是小人不說,實在這事兒說出來有礙大人清譽。”說著看了眼葛夫人。
葛夫人愣了愣,仿佛明白過來,夫妻多年,丈夫有什麼不對勁兒,她如何不知,近一個月來,她都能感覺到丈夫恐是外頭有人了。
婆婆家教嚴,以至於到如今,老爺身邊兒不過兩個侍妾伺候著,過年那會兒,自己還跟老爺商量說再納一個妾進來,卻被老爺拒了,自己也沒當回事兒,如今想來,莫非是老爺自己看上了什麼人,才引出這場禍事。
想到此,跟管家道:“都到了這時候,還有什麼顧忌,老爺的命最要緊。”
管家這才吱吱嗚嗚的說了,原來五月端午那天葛連升主持龍舟賽,不想正遇上一個女子跳河,葛連升讓人救了上來,見是一個婦人,年紀不過二十出頭,生的頗有姿色,說是外鄉人,丈夫死了,家無生計,便做些針線繡活拿出來賣,不想給人牙子拐到揚州來的,bī她為娼,她一個良家女子如何肯依,好容易趁著看守的人疏忽,跑了出來,卻又走投無路,只得投河一死。
葛連升見婦人可憐,便在臨河的胡同里賃了一個小院買了兩個婆子安置下了,得空便去小院,後頭的話不用他說,懷清也明白了。
想必這是邱家兄弟為了弄死葛連升想的yīn招兒,男人有幾個不好色的,葛連升在江南數年,葛家兄弟對於他的偏好自然一清二楚,以有心算無心,哪有不成的。
卻聽老夫人道:“那賤人怎敢如此大膽下毒。”
管家道:“小的一直跟著老爺呢,沒見下毒,就是老爺在小院裡沐浴的時候睡了一會兒,小夫人不叫人吵著老爺,小的便在外頭候著,等扶著老爺出來上車的時候,還當老爺吃醉了,到家方知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