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懷濟問劉鳳岳:“劉大人在益州的年頭長,可知這益州為什麼年年鬧瘟疫?”
說到這個,劉鳳岳長嘆了口氣道:“按說蜀地乃天府之國守成之地,蜀地因民江而靈,養活了數百萬蜀人,卻也因民江致使多少父老鄉親妻離子散,老百姓對這一方水土是愛是恨,恐怕說不清呢。”
“民江?劉大人帶我去江邊兒瞧瞧吧。”
劉鳳岳一愣道:“大人去去江邊兒莫非想要治水?”說著急忙搖頭:“蜀地多山,民江繞山而過,如何治?彭大人在益州六年,可也想了不少法子,溯源而上,繪製了民江流經圖,甚至曾經想過在民江上修築一個堰口,一可灌溉,二可防洪。”
懷濟眼睛一亮:“這個主意好,若能修建成功,分流可滋養蜀地的千里沃野,百姓也將再無洪澇瘟疫之苦,彭大人此法可是利在當下功在千秋的好事。”
劉鳳岳苦笑一聲道:“這事兒成了方是好事,彭大人多次上奏工部,去年工部倒是來了人,在民江走了一遭,搖搖頭撂下一句話才讓彭大人死了心。”
懷濟好奇的道:“什麼話兒?”
劉風岳道:“工部的主事說想在民江修築堰,請天上的神仙下凡,或許可行。”
懷濟愣了楞:“這麼難嗎?”
劉鳳岳點頭:“不是難是根本不可為,彭大人此次丁憂還鄉,雖是盡孝道也實在是心灰意冷了。”
懷濟點點頭,頗能理解彭如珍,若當年自己在南陽若伏牛山的堤壩不成,恐自己也要遺憾終生,更何況,彭如珍投注了數年心血,最終卻功虧一簣,眼瞅著水災難治,瘟疫橫生,萌生退意也是人之常qíng。
懷濟站起來道:“縱然如此,為了蜀地的百姓,也當再試試,萬一成就此事,乃是萬世之功,還是先去瞧瞧。”
劉鳳岳見他執拗,也不再勸,引著懷濟去了民江,連著去了數天,懷濟方知,劉鳳岳所言不假,民江出峽口而合,環山繞谷,若想築堰的確是天方夜譚,若不築堰,這蜀地的百姓,這洪澇瘟疫之苦,真不知何年是頭了。
懷清從外頭回來就見她哥愁眉深鎖冥思苦想的,不知愁什麼呢,不禁道:“益州的瘟疫已解,怎哥還這麼愁眉苦臉的?”
懷濟道:“雖今年治住了瘟疫,明年若再澇又該如何?總不是長久之計。”
懷清道:“若想長久唯有治水了。”
懷濟道:“正是難在此處,前頭彭大人早想過在民江上築堰,一可灌溉,二可泄洪防澇,工部的人也來勘察過了,說此處不可築堰。”
懷清嗤一聲道:“工部那些都是些紙上談兵的傢伙,嘴上說行,真gān事兒的有幾個,倒不如尋一個懂水利之人,細瞧地勢江流,若可行,制出圖紙,直接呈送到皇上跟前,萬歲最重農耕麼,許此事可成。”
懷濟忽道:“小妹一提我倒想起一個人來,汝州府南陽的馮子京。”
馮子京剛踏進衙門,趙成棟就迎上來:“子京兄大喜啊。”
馮子京愣了一下:“趙大人莫非打趣在下,何喜之有?”
趙成棟道:“哪裡是打趣,是真真兒的好事兒呢。”說著把懷濟的信給他:“你瞧瞧,張大人從益州寫來的,信里讓我問問你可願去益州?”
益州?馮子京腦力靈光一閃:“莫非張大人想治蜀地的水患?”
趙成棟點點頭:“張大人信里說,想在民江築堰,一可灌溉蜀地千里沃野,二可泄洪防澇,叫我問問你的意思?”
趙成棟見他有些猶豫,不禁低聲道:“我跟子京兄投契,有些話也就不藏著了,子京兄難道甘心在這南陽縣衙當一輩子幕僚不成,子京兄就不想想,當年在淮揚道為什麼會蒙冤,咱們在官場的人都知道,想站住腳就得有人,有道是背靠大樹才好乘涼啊,更何況,若能做成此事,子京兄定會流芳千古,此乃大事,子京兄莫要錯過了時機才是。”
馮子京道:“這些子京也明白,卻我家裡的婆娘是個悍婦,當年在淮揚道跟我受了苦,如今恐不應我再去蜀地。”
趙成棟搖搖頭:“子京兄糊塗啊,若被婦人轄制出,怎配稱大丈夫。”
馮子京聽了一咬牙道:“也罷,若她不應,一封休書打發了就是,此等不識大體的婆娘,著實該給她點兒手段瞧瞧。”
趙成棟見他那樣兒不禁好笑,心裡卻著實羨慕他,雖說前頭受了幾年罪,這一去再見的時候,恐再不是今日的馮子京了。
懷濟拿著趙成棟的回信大喜,想著尋懷清商量商量馮子京的住處,這民江築堰可不是南陽的伏牛山,便皇上應允順利的修起來,恐也需數年,益州又遠在千里之外,馮子京定然會拖家帶口而來,他如今無官無職,得該給他安置住處,這種事兒懷濟卻不擅長。
余雋病一好轉天兒就搬回去了,畢竟慶福堂還有一攤子事兒呢,再說,當初不過權宜之計,總在懷清的跨院裡住著,終歸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