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的……你也念給我聽聽。」陳老闆道。
「老闆你自己看吧。」穆瓊把報紙給了陳老闆。
「我看什麼啊,我總共也不認識幾個字。」陳老闆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就算我認識字,它們連在一起,我就又不認識了。」
穆瓊聽到陳老闆這麼說,還挺驚訝的。
華人學英文,認識單詞不知道整句話的意思很正常,畢竟他們從小就沒生活在英語環境中,但學中文應該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就算大家口音不同,好歹都是從小說中文長大的,總不至於看了句子之後不知道意思。
不過,他就驚訝了一小會兒。
因為他很快就看清了手上的報紙。
申報用的紙還挺不錯的,上面印的字跡也清晰,但一眼瞧過去,還真不容易看懂——上面的字是繁體字就算了,它還是豎著排版的。
它是豎著排版的也就算了,它竟然還是文言文!
是了,這時候,著名的新文化運動還沒開始,所以……大家普遍還在用著文言文。
其實在古代,大家說話也是用白話文的,但因為最初的時候,文字都寫在竹簡上、絹帛上,若是用白話文,寫起來太麻煩,於是自然而然的,文言文出現了。
後來出現造紙術,宋朝又出現活字印刷術之後,才總算出現了白話文的通俗小說,比如說四大名著。
但白話文依舊不是主流,讀書人最常用的,還是文言文。
當然了,陳老闆看不懂,其實還有別的原因……這時報紙上的文章是沒有標點的,只用空格斷句。
穆瓊看過原主的記憶,早就知道這一點了,也習慣了,畢竟他在現代的時候看過很多書,練字的時候還抄過很多古籍,適應起來很容易也讀得懂文言文。
但對陳老闆這樣認識的字不多的人來說,缺乏標點無疑會讓他們更難理解文章的意思。
穆瓊看得懂報紙,但說實話有點不想看——這報紙上的新聞全都平鋪直敘排版糟糕的,讓看多了現代各種很有意思的新聞的他覺得有點乏味。
不過,現在他也就這個能看了,而且這可是花了兩個銅元買的,不看這錢就浪費了。
這會兒已經下午兩三點了,客人不多,陳老闆讓穆瓊把西裝換下來,給新來的跑堂換上,喊那新來的跑堂去門口站著招攬生意,然後就帶著穆瓊坐到他收錢的櫃檯後面,讓穆瓊給他念報紙。
穆瓊拿著報紙,慢慢念了起來。
「等等,你念的這是什麼?」陳老闆聽不懂穆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