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能喝一小碗肉骨湯,該多美呀?
青川對那筒子骨念念不忘,兩人逛了很遠,都已經看不見那邊的肉攤了,他還默默想著肉骨頭流口水。
他們走過一排賣海鮮的攤子,蹲著的多是本地的漁民,來買的多是不住海邊的農戶。小表哥正巧遇上一個熟悉的人,或許就是鄰居,兩人在那說了一會兒,青川站在邊上看。
就有一個年輕的婦人在一個賣青蟹的攤子前,「老人家,這蟹怎麼賣?」
賣蟹的是個鬍子斑白的老漁夫,他抓起一個用茅草捆住的大青蟹,一個能有一斤重的大傢伙,但是在漁村不怎麼值錢,沒多少肉,「三文一個,買五個送你一個。」
「那這條米魚呢?」年輕婦人指著一條魚問。
這是一條三四斤重的大米魚,它的魚鰾就是傳說中的花膠,一種溫和的滋補品。可惜這魚已經死了,否則去了縣裡能賣高價呢。
「這是大魚,五文一斤,這條魚有三斤六兩,給你便宜點,十六文錢。」
年輕婦人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付錢買了魚。
「老人家,這些乾魚鰾怎麼賣?」年輕婦人才走,一個中年人過來,指著一捆用小的米魚魚鰾製作的魚膠。
「一捆算你六十文,一斤多重呢。」
「現在新下的稻米才多少一斤?何況這些魚鰾都那么小,太貴了。」其實這些小花膠只是在海邊不值錢,到了內陸,比牛肉都貴。
「最多便宜五文錢,再送你一籃小魚嘛,這裡得有一斤,煮魚湯喝,美哩。」老人指著草繩編的小籃子,裡面有十幾條黃色小魚,看著像是小黃魚。
「成,就這把米魚膠。」中年人特別爽快的拿出一串錢,數了五十五枚給老人,把那捆魚膠和贈送的小魚都拿走了。
事實上,老人攤子上這樣質量的螃蟹和魚,哪怕是去了十幾里遠的鎮上,價格都會翻三番,若是去了遠離海濱的內陸,一隻活的大螃蟹就能買到一兩一個,成了平民百姓吃不起的奢侈品。
但在這裡,漁村,海鮮就是賤物,一斤雜魚能賣個一文就不錯了。
造成價格差距那麼大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海鮮不好保鮮,撈上來一般只能活個半天,二是路況太差,稍微遠一點的距離就要一兩天功夫,海鮮早就發臭了。
走過海鮮區,就到了賣日用品和玩具的地方。
小表哥找到一個他特別感興趣的攤子,上面有許多木頭的玩具,彈弓、陀螺之類的,金鎖表哥看上的是一把小弓,比大人的弓略小一些。他太喜歡了,想要買下來,這會兒正和攤主磨價格。
這是一個機會啊,青川便對小表哥說,「哥,我去邊上上個茅房,一會兒就回來。」
小表哥這會兒正忙著砍價,加上現在人還不算多,危險性比較小,就點頭,「行,你快去快回,別和陌生人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