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月牙兒帶著新做的點心, 和開業以來的帳本,去趙府請安。
月牙兒先向薛令姜說了杏花館開業以來的情況,又說了兩件看榜時的趣事同薛令姜聽,逗得她直樂。
「這兩人竟然是同一姓名, 一人中,一人不中,也是造化了。」薛令姜拿了一顆楊梅干吃,忽然想起一事,問:「我聽絮因說,從前給我們府上送果子的那個小哥兒也去考了,他中了沒?」
月牙兒眉眼彎彎,伸出三個手指:「勉哥兒他考中了第三呢!」
薛令姜點點頭:「也是不容易,我娘家哥哥,從會說話起家裡人就壓著他背書,倒如今連個秀才都沒考中。可見人與人之間,還是不一樣的。」
絮叨了一會兒家常,月牙兒才向薛令姜說起接風宴的事。
「這事我也聽說了。」薛令姜又拿了一顆楊梅干。和橘皮、蜜糖一起醃漬後的濕楊梅酸酸甜甜,很是開胃。
「前一陣子趙家也為這接風宴湊了錢。」
月牙兒笑問:「不知這位新來的鎮守太監是何方神聖,這麼多人上趕著給他接風洗塵?聽說,還有兩淮的鹽商特地趕過來的。」
薛令姜撇了撇嘴:「我未嫁時,在京里也聽說他。」
原來這位新任鎮守太監姓鄭,名次愈,聽說原來在東宮娘娘名下當差。這鄭次愈原是出身江南官宦人家,可他幼時鄭家參與逆案,他也被牽連入宮做了內臣。儘管宦官們的名聲不好,可鄭次愈卻是一個另類,他在內書房讀書時,教導他的翰林便贊過他:「頗有儒者之風。」
鄭次愈如今不到四十歲,便放出來鎮守南京。人們都猜測,他日後調回帝京,或許能成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那可是內相!
是以他調來江南的消息一出,無人敢輕視。
月牙兒聽了,心中想難怪如此,她又問:「那娘子可聽說過,他又什麼喜好?」
「這我就不曾聽說過了。」
從趙府回來的次日,月牙兒便往金谷園去。
這一處園子占地頗大,月牙兒行在其中,瞥見花園之中竟然有一株紅珊瑚樹,齊人高,在日光下流光溢彩。她不由得暗自心驚,心想這些富商巨賈是真有錢。
連金谷園的廚房也大,將近兩重的院子。月牙兒瞧見那斗拱飛檐時,還以為是一處住所,沒想到竟然是廚房。
引月牙兒進來的小廝,領著她去見金谷園掌庖廚之事的王總管。核對姓名後,王總管向她指點了做點心的屋子,說:「還有一位黃師傅,是揚州來,已經在那裡了。你有什麼不懂的,問他。需要什麼食材,就同小廝廚娘們說。」
說完,王總管便急急忙忙去查驗一籠新從鎮江運來的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