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她們的丈夫兒子回來,也說想去杏花船宴吃飯。畢竟,人家請了你去吃這麼貴重的船宴,你也不好意不請回去不是。
一旦去吃了,又是老客帶新客的循環。
……
口口相傳,想要訂到杏花船宴的席位,少說要提前一個月。
甚至有不少客人向他們抱怨,為什麼不多買幾條畫舫?或者允許幾桌人同時在畫舫上吃?
不管怎麼說,杏花船宴的口碑,已經在富貴人家之間樹立起來了。
在一開始的時候,月牙兒每天都會到幾條畫舫上去檢查。等她確認薛令姜做事的確很認真,也很負責之後,去的次數便少了些。
但因為薛令姜每周都會給她呈來杏花船宴周報,所以月牙兒對於杏花船宴的情況也算是瞭若指掌。
帳房先生核對過數目之後,同月牙兒稟報:「兩條畫舫都很賺錢,不過說起來,『湘君家』比『湘夫人家』的盈利要多些。」
月牙兒手托一盞奶蓋茶,白瀲瀲如雪花一般的奶油飄浮在紅茶之上,很香。她低頭飲了一口,笑道:「怎麼如今都叫『湘君家』、『湘夫人家』了,倒也挺接地氣的。」
她接過帳本來看了一會兒,說:「倒也不意外,畢竟男子的酒水費比女子要多。」
帳房先生提醒道:「雖然從數目上看,盈利額是有差距。但是如果要算上糕點店那邊的進項,兩者實際上是持平,甚至『湘夫人家』還隱隱有反超『湘君家』的趨勢。」
聽他這樣說,月牙兒拿過杏花糕點店的帳本,仔細看。這個讓名門閨秀寄賣拿手點心的念頭,原本是受了薛令姜的啟發。她定下五五分成的盈利規矩時,主要考慮的倒不是賺錢,而是拓寬杏花糕點店的品種,提示知名度,順便刷一刷名氣。她還存了一份私心,想給這些養在深閨的女孩子打造一個展示手藝的平台。
原本以為至多是有些薄利,畢竟原料費、人工費全是杏花館一力承當,真要計較起來,五五分成的杏花館賺不了什麼。
可沒想到扣去成本之後,倒還真有些賺頭。
送走帳房先生,杏花館也打了烊。
月牙兒在檐下放了把椅子,手裡拿了把蒲扇趕蚊子,仰頭望見牽牛織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