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包小麻花吃完,太子心滿意足,向段翰林笑了笑:「我不會和旁人提起這件事,先生也不許和外人說。下回日講的時候,先生也帶些點心給我吃,好不好?」
「外頭的點心,不似宮裡,不好多食用的。」段翰林擺出一張苦瓜臉:「若是讓旁人知道,臣該如何是好呀?」
太子也是不是不講理,想了想,說:「也是。母妃父皇若知道,頂多罵我一頓。可換成你,怕就會被責罰了。那你就偷偷告訴我,這點心是在哪家買的?我自叫伴當買去,不連累先生。」
段翰林鬆了口氣,面色仍很為難,搪塞道:「這其實是南邊來的點心,臣也只得了兩包,還是學生送來的。在京中還沒得賣呢。」
「別想哄我。」太子一指那朵杏花:「這上頭不是寫著的嘛,杏糖記。」
「是杏糖記沒錯,可他們家在京里的店還沒開呢。」
太子很會抓重點:「還沒開?也就是說,會開對吧?」他扭頭向伴當吩咐:「你叫人出去留意一下,這杏糖記什麼時候開了,你什麼時候給我買些點心回來。」
第75章 蛋黃酥
月牙兒抵京後一兩日, 原本隨船運來的東西也都送來了,就放在隔壁的一個四合院裡。
隔壁的四合院很久都沒有人住進去了,年久失修, 屋檐下都生了青苔,因此價格也格外的便宜。魯伯依著月牙兒信中的指點, 特意選擇這麼一處地方,一邊算是住宅, 另一邊就算做放貨物的倉庫, 也可以算作一個小小的作坊。因為東廂房收拾了出來,做了一個大廚房, 庭前也有口井,井水清澈,十分清甜。
魯伯又購置了小石磨等物,甚至還牽回來了一頭小毛驢,其餘的擺設、用具同杏花巷舊宅的廚房並沒有什麼差別。
月牙兒又定做一塊「杏宅」的匾額, 叫人掛在了門前,兩盞燈籠也都掛上去了, 每天晚上入夜時分, 就有人出來點上燭火,悠悠的照著光亮。
吳勉除了起初去拜訪了段翰林之外。就足不出戶, 一直在書房裡攻讀文章。月牙兒倒是在外頭跑得很勤快,因為「杏糖記」新店打算趕在臘月里開張,樣樣事情都要她來決定。她隨身攜帶著一張京城的輿圖,無論去哪裡, 她都會對照輿圖著看。七八天下來,月牙兒對整個京城的輪廓布局有了個大致的概念。
人手是第一個要解決問題,雖然魯伯、魯大妞以及一個帳房是月牙兒從江南一起帶過來的,但跑堂的夥計,作坊的人員都需要現找。所幸魯伯之前就一直在物色著合適的人選,擬了一張單子,等月牙兒來京,便請她過目。
月牙兒親自主持了一場小型的招聘會,找到了五六個跑堂的夥計,一個專管採購的,還有兩位點心師傅以及兩個幫廚。統共分為兩組,一組就在杏園隔壁的小作坊製作原材料,進行粗製加工。另一組則讓他們在店裡現場加工點心食品。
說起跑堂的夥計,還有一件新鮮事,月牙兒招了兩個女子作為招待。雖然月牙兒不覺得這有什麼,但是江嫂卻很是驚訝,偷偷同她說:「雖然說如今店鋪里也接待旅客,但我從未見過招女子作為接待的呀。」
江嫂遲疑道:「說實話,我在京中那麼久,只聽說過在那等風月之地才有女子作為接待的。」
月牙兒才排完日帳,聽了這話,有些驚訝的望著她。再聯繫起這幾日在京中的所見,月牙兒這才發覺京城的風氣和江南的風氣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