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錦推推他,「沒看到紅燭要燒盡了嗎?你去把燭芯剪一剪,這樣才能燒得更久些。」
沈昱奇異地看她一眼,起身下床。
沈昱和徐時錦皆是名門出身,兩人出門前後,就算喜歡身邊簡單,但下人的服侍,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的成長環境,一定程度上,讓沈昱和徐時錦對許多百姓都知道的常識,很是一知半解。就像沈昱,他既不知道成親當晚的紅燭需要燒到天亮,也不知道剪一剪燭芯,可以讓蠟燭燒得更久。
但是徐時錦知道。
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徐時錦自己熟悉沒有侍女服侍的生活很正常,她連這個都知道,就不可思議。
正因為如此,沈昱才更深刻地感受到,徐時錦對婚姻的看中,對愛情的渴望。
她一生最喜歡的,左手權力,右手愛情。兩者都得到最好,一個都得不到,她就活得很迷惘。當她終於看到那點兒希望,她便會抓住不放。
何止是一個高燭呢?徐時錦連自己能不能有孩子,會不會有孩子,都在成親前,考慮到了。
她真的很看重這門婚事,看重他。
比沈昱以為的,要看中很多。
即使她從沒說過。
越是這樣,沈昱越覺得對不住她。沈家不同意婚事,也沒有父母之命,一切都是他和小錦自己搞定的。而等沈家接受,又得長達數年的時間。最完美的婚姻,其實就應該是小錦想得那樣,等她好了,等沈家接受了,得到所有人祝福了,再成親。但眼下成親,沈昱卻並不後悔。
有爹娘遊說,家族遲早會點頭,讓小錦可以上族譜。但若是晚幾年成親,沈昱真是害怕各種意外。他已經被人世間猝不及防的危機,打亂了一切步驟。
過了這麼多年,沈昱早已經想通,少年時他無法留住小錦,固然有他們沒有彼此明說的原因,但更多的,是那時的他,什麼也帶不給小錦。她活在黑暗中,害怕而恐慌,她拼命地想握住什麼。少年時的沈昱,卻無法做到。她也曾哭泣,也曾怪他,問他為什麼不能改變。他說的是,我永遠不會因為別人而改變自己。
所以她頭也不回地走了,甚至不與他溝通,直接求助劉泠,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好像前幾天,兩人還在說笑。幾天後,爹娘就告訴他,小錦要進宮,退婚吧。他去問她為什麼,她根本不見他。他在徐家門外站許久,徐家人都被打動,許他進門,徐時錦依然不見他。他其實已經恐慌失去她,他的一身傲氣,在她面前,什麼也算不上。那時候,哪怕小錦讓他下跪呢,沈昱也會照做。但事實上,徐時錦再次見他,便是說對不起,她要進宮,不嫁他了。
大雨滂沱,任他再挽留,她也拒絕。
那時,哪怕他給她一點希望,也許小錦都會留下來吧。
少年時的他不懂,少年時的徐時錦也不懂。
在長達十年的歲月中,兩人慢慢長大,才明白了當初的錯過,本可以有千萬種方式挽救。但他們選擇了最糟糕的一種。她不跟他解釋,讓他恨她數年;她期待他什麼樣,他偏不什麼樣,讓她暗中怨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