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會假惺惺地道:“您是看著二王的面子上保的凌氏嗎?”
紀申坦然道:“我依法而已。”
兩人爭執不下,程為一身為宦官,不參與討論,黃贊、蕭禮都裝聾作啞。唯有崔穎站在了紀申一邊,將眉微皺,面無表情地掃一眼盧會:“依法而斷就好。”盧會與紀申爭執只是想表現一下,崔穎加進來之後激起了盧會爭強好勝之心,愈發不肯往後退一步。
官司打到桓琚的面前,桓琚道:“盧會判得就很好。”
紀申不肯讓步,當廷爭辯道:“聖人是打算以此案為後世垂範嗎?以後凡是這樣的案件都要這麼判罰嗎?如果有比詛咒更嚴重的罪行,到時候聖人打算怎麼處罰興兵謀逆呢?”
桓琚對凌氏是恨的,這種恨甚至比對杜、趙還要深,他對杜、趙嚴格說來談不上恨,削弱兩家是為了政治上的需要。凌氏依靠他而起,桓琚對他們隱約有一種看玩物的心態。玩物的天職是讓主人高興,則凌氏不爭氣、下了他的面子、背地裡居然不是完全依附自己、還有許多小算盤,乃至於算計到了國家大計上,這就絕不能容忍。
桓琚一直以來界線劃得很清楚,正因如此,紀申提到垂範後世。桓琚被憤怒沖得發熱的頭腦便冷靜了下來,點點頭:“是這個道理,不能因為凌氏不堪而壞了朝廷法度。”
盧會也爭辯道:“正是為了警醒世人!留著犯人的餘孽生生不息,好家學淵源繼續詛咒嗎?若是以後這些人再犯法怎麼辦?京兆要為他們做保嗎?聖人,如果沒有人告發,臣是看不出來凌氏有做詛咒這等天賦的。啊!聖人,臣還忘了說了,凌氏犯法,當籍沒其家。”
桓琚的心往盧會這裡偏了一偏,又收了回來。【紀申才是大臣的作派,盧會看事情還是太小氣。】
桓琚道:“著大理、御史與政事堂依法論罪。”
盧會不敢與桓琚爭辯,伏在地上口裡含糊著承旨,心裡將紀申也給恨上了。這個胖老兒真是塊大大的絆腳石!
~~~~~~
自從桓琚把崔穎放到了御史台,御史大夫一直隱形,此時倒是律法精熟,他認為紀申的提議是對的。凌氏依法判罰,高陽郡王也不能給忘了!
蕭禮雖想重罰凌氏以儆效尤,又以為紀申也是君子之言,心道:【也罷,就聽你的吧。只是以後要多付出些代價才能遏止酷吏了。等等,高陽郡王?我得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