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建在碓坊不遠處,一則是可以藉助水道減免運輸上的麻煩,二則是借著碓坊的人氣,使人知道還有一個作坊。
一條河上如果碓坊太多,會影響水道的使用。好在這一段的水道上碓坊並不多,以前的不少碓坊都被袁樵一把火燒了。兵亂過後清點損失,發現有幾個還是楊仕達家族控制的。正好方便了楣州官府可以重新規劃河道的使用,此時梁玉才明白為何劉夫人建議建碓坊,而袁樵在選址的時候給了她意見。
作坊是本地常見的房屋式樣,屋裡不隔斷,三間房子是通的,擺著十來架本地常見的舊織機。以梁大郎帶回來的紡織工具為樣本的新織機、新紡車正在趕造,梁玉嫌工匠做得慢,先拿木匠做試驗。沒有輪番到的番匠被她雇了來,按照工作的難易分了人,每人只負責做一個或幾個零件,最後由有經驗的老匠人組裝。
起初的三天,工匠們幹得都不大順手。徒弟跟著師傅,講究的是學全套的手藝,梁玉就只用其中一部分,這與他們的習慣是相違背的。不過梁玉是僱主,她就買其中的一部分手藝:“你們不在我這裡幹了,愛怎麼學就怎麼學,我又不管。”
小半個月就攢造出了十幾台織機,效率相當的高。
新織機造好之後,梁玉與呂娘子上手試了試,感覺還行。又招了一批女工來,漸次加入。
出乎意料的是,雖然是在農忙時,又要訂長契,前來應聘的女工還是很多。她們里的不少人都是這次被從山裡遷下來的楊仕達所招致的流人的家眷,楊仕達被逼反,起兵了就算是謀反了。她們的家庭遷居山下,與普通的百姓是有區別對待的。
考慮到安撫地方,沒有很嚴苛地執行誅殺、流放、沒為官奴婢等政策,也是算成了番戶。官奴婢,一免為番戶,再免為雜戶,三免為良人。官奴婢通年服役,番戶不需要。
袁樵用來修渠的勞動力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這樣出身的人。袁樵向他們許諾,將功折罪,渠道修成,將他們再免為雜戶,今冬明春還有開荒,一旦工程奏效,楣縣的情況好轉,也算他們的功勞,二三年內免他們為良人,與普通百姓一樣的待遇。
這些人分得的土地並不多,他們與本就在戶籍的百姓,甚至是流人不同,這兩者都算守城有功的,分得的土地份額要多。新近下山的這一批人,分得的土地既少,為了生活也要需要一些旁的收益。
梁玉算是揀了個大便宜。
開始,梁玉不大敢把美娘帶過來,美娘是個給官軍帶路、害楊仕達山寨被攻破的人。楊信還死了,美娘明面上的家族勢力還削弱了。如果有人記恨她,她一個小姑娘,怎麼能受得起?梁玉給她配了四個保鏢,出門必得帶著。
美娘現在就住在縣衙旁的一所宅子裡,這裡原是楊仕達一個侄子的產業,被沒收後自由官府處置。她死了叔叔,正在孝中。
美娘卻又閒不住,她小小年紀已歷風雨,想到自己的未來,不免有些發愁。她又有些旁的想法:【娘子雖然待我不錯,她來頭不小,終究是要回京城的。我去京城也是沒意思,不如還在這裡。先跟著她,看她怎麼做事,我也好學一些,待她走後我也能收拾家業。】